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详解
1. MPLS 概述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起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中期正在开发的几种 IP 数据包交换技术。1996 年,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开始整合相关技术,1997 年成立了 MPLS 工作组,旨在对 MPLS 的协议和方法进行标准化。
MPLS 定义了一种通过网络交换数据的方式,它通过查找每个数据包中携带的短标签或标记来实现。每个节点从数据包中提取标签,在表中查找以确定将数据包发送到的下一跳,并在数据包中替换新的标签。这个过程不需要知道数据包中包含的协议,也不关心每一跳的底层传输机制是什么,它是真正的多协议。
需要一些过程来填充每个 MPLS 节点上的查找表。除了手动配置这种明显的可能性外,还开发了几种协议来分发标签并构建查找表。其中一些协议是从它们以前的用途改编而来的,还有一些新协议被发明出来。这些协议由 IETF 开发,为 MPLS 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路由和信令协议。在所有情况下,控制协议都使用 IP,但这与通过 MPLS 网络交换的数据是否为 IP 流量无关。
2. 标签交换
IP 数据包交换是基于与每个数据包相关联的某个标签或标记,在网络内转发数据包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 IP 路由(在之前有过相关描述)是一种数据包交换形式,每个数据包携带一个目的 IP 地址,通过在路由表中查找可以确定前往目的地路径上的下一跳。然而,路由存在许多局限性,标签交换就是为了解决其中一些问题而开发的。以下是路由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 路由灵活性 :并非总是希望将同一目的地的所有数据都沿着同一路径路由。例如,低优先级数据可以通过较长路径发送,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6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