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计算机架构:从基础到Hack计算机实现
1. 计算机架构基础
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其惊人的通用性,这得益于存储程序概念。20世纪30年代,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独立提出该概念,它被视为现代计算机科学的深刻发明甚至基础。计算机基于固定硬件平台执行简单指令,这些指令可组合成复杂程序,且程序代码像数据一样临时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形成软件。同一硬件平台加载不同程序可表现出不同行为。
存储程序概念是抽象和实用计算机模型的关键元素,如图灵机(1936)和冯·诺依曼机(1945)。图灵机主要用于理论计算机科学分析计算的逻辑基础,而冯·诺依曼机是构建现代计算机平台的实用模型。
冯·诺依曼架构基于中央处理器(CPU),与内存设备交互,从输入设备接收数据并向输出设备发送数据。其核心是存储程序概念,计算机内存不仅存储数据,还存储指令。
计算机的内存可从物理和逻辑角度讨论。物理上,内存是可寻址的固定大小寄存器的线性序列,每个寄存器有唯一地址和值。逻辑上,地址空间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指令字”和“数据字”都以位序列实现。访问特定内存寄存器时,提供其地址即可立即访问其数据,这就是随机访问内存(Random Access Memory)的要求。内存可分为数据内存和指令内存,在不同的冯·诺依曼架构变体中,它们的分配和管理方式不同。
数据内存用于存储高级程序中的抽象数据,如变量、数组和对象。在硬件层面,这些抽象数据通过内存寄存器中的二进制值实现。指令内存则存储程序的二进制指令,在程序运行前,需将其从大容量存储设备加载到计算机的指令内存中。
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当前运行程序的指令,每个指令告诉CPU执行何种计算、访问哪些寄存器以及下一步要获取和执行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4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