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此文转载“混IT圈儿的旭哥”的文章
大家好,我是持续讲干货的sean文哥。
金三银四是一个找工作的黄金时期,不夸张的说,很多小伙伴不是在面试,就是在去面试的路上。当面试官合上电脑、微笑着说“回去等HR通知”时,许多小伙伴会陷入忐忑:“刚才的递归算法答对了么?”“他最后问我最快什么时候入职,是暗示我面试通过了吗?”
事实上,面试官的态度和行为往往在无意识中传递着许多关键信号。通过多年与猎头、HR及技术面试官的深度交流,我给大家总结出以下几个隐蔽但高信息量的细节,助你提前预判面试结果。
01
技术问题追问的深度与节奏
关注技术问题的发问以及作答后面试官的反应
“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vs “这个方案还有优化空间吗?”
负面信号:
-
当你回答完一个问题后,面试官立即转向下一个话题,并且提问都停留在表面(如“黑盒测试有哪些方法?”,“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
-
反复确认基础知识(如HTTP协议原理、Jmeter参数化的方法),可能意味着对你技术深度及实战能力的怀疑。
积极信号:
-
面试官针对你的方案主动扩展复杂场景(例如:“如果需求频繁变更,你的测试策略如何动态调整?”,“这个功能的线上故障率突然上升,你会如何定位问题?”)。
-
引导你批判自己的答案(例如:“你觉得这种测试用例覆盖率的计算方式有什么漏洞?”)。
-
分享内部案例:“我们最近遇到一个偶现的支付超时问题,如果是你,会设计哪些排查步骤?”(说明在评估你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02
非技术问题的“岗位匹配度试探”
从非技术问题上看面试官对你的中意程度
“你为什么从开发转测试?” vs “你如何推动开发修复Bug?”
常规问题: 常规软技能考察(如团队协作、加班态度)属于标准流程,与结果无强关联。
高价值问题:
-
业务理解深度:
-
“如果你负责电商秒杀活动的测试,会重点关注哪些风险点?”
-
“如何向非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解释测试进度延迟?”
-
-
流程管理能力:
-
“你如何平衡手动测试和自动化测试的资源分配?”
-
“如果开发拒绝修复一个低优先级Bug,你会怎么处理?”
-
-
职业规划暗示:
-
“你对测试左移(Shift-Left)或质量内建怎么看?”(考察是否具备高阶质量保障思维)
-
隐藏雷区: 若面试官频繁追问你的离职原因(尤其是细节到“上家领导对你的评价”),那你需要警惕背调风险或对你稳定性的担忧。
03
面试时长的“黄金分割线”
面试时长是一个重要的参考项目
30分钟还是60分钟
-
技术初试:
-
短于25分钟:可能因硬技能(如SQL查询、接口测试脚本)不达标提前终止。
-
超过40分钟:面试官在验证你的测试思维完整性(如从需求分析到缺陷跟踪的全流程),说明对你的能力在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考量。
-
-
终面:
-
总监级面试聚焦质量体系建设(如“如何从0到1搭建测试团队效能指标?”),若讨论超30分钟,说明很可能在评估你的管理潜力,后面有机会成为团队的后备管理梯队。
-
例外情况:某些公司采用“车轮战”模式(如连续3场1小时面试),时长本身不具参考性,需结合问题深度判断。
04
面试结束后的“灵魂提问”
面试官都是如何回答你的问题的?
“你还有什么问题?”背后的潜台词
-
强意向信号:
-
面试官详细说明团队当前痛点(如“我们正在从手工测试向全链路自动化转型”),并询问你的经验是否匹配。
-
HR主动提及“薪资结构和期权激励政策”(通常对高匹配度候选人优先释放信息)。
-
-
弱意向信号:
-
泛泛回应:“你的问题很好,但目前不方便透露细节。”
-
反问环节仅建议你“多关注公司官网”。
-
高阶技巧:若面试官提到“我们需要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测试”,可追加一问:“您认为现阶段团队最需要补足的能力是什么?”——若对方给出具体方向(如“提升性能测试覆盖率”),你已进入重点候选名单。
05
面试结束后的“延伸互动”
看似平常的互动蕴含机遇
“保持联系” vs “有消息会通知”
-
强意向信号:
-
面试官主动提供私人联系方式(如微信、LinkedIn)。
-
HR询问你手头其他offer进度(试图加速流程)。
-
面试结束后面试官主动握手或送你至电梯口。
-
-
弱意向信号:
-
标准话术:“3个工作日内回复”(实际可能是批量面试后的统一话术)。
-
反问环节拒绝回答业务细节(例如:“这部分暂时不方便透露”)。
-
高阶技巧:若面试官提到“我会和团队再讨论一下你的情况”,可追加一问:“您觉得这个岗位目前最急需解决什么问题?”——若对方具体说明,说明你已进入候选池。
写在后面:
对于测试工程师而言,面试不仅是技术能力的考核,更是对沟通能力、风险意识和工作习惯的全方位试探。尽管上面的细节可以提供面试结果的蛛丝马迹,但职场充满变量,我们测试人在面试后还必须做好两件事:
-
记录复盘:将面试问题整理成文档,重点是当场未答出的技术难点(如如何设计分布式系统的压测方案)以及面试官反复追问的场景(如兼容性测试的落地细节)。无论是否通过都是技术积累;
-
持续跟进:3天后礼貌询问HR进度,展现主动性的同时获取真实反馈。
关于我,二十年QA、测试、敏捷研发、研发质量效能相关经历;历任百度、易宝、艺龙、直客通、蔚来等QA负责人、测试总监及研发质量效能负责人;在求职面试、职业规划、职级晋升、职场生存潜规则、敏捷研发、质量效能领域专业知识和落地实践有相当丰富经验。
预告:关于大厂测试相关的软技能和专业技能面试题正在整理中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还有其他疑问可以联系我进一步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