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事务
1) 说到事务,不得不提的就是ACID特性,再次回顾:
Ø 原子性(atomicity):组成事务处理的语句形成了一个逻辑单元,不能只执行其中的一部分。
Ø 一致性(consistency):在事务处理执行前后,数据库是一致的(数据库数据完整性约束)。
Ø 隔离性(isolcation):一个事务处理对另一个事务处理的影响。
Ø 持续性(durability):事务处理的效果能够被永久保存下来 。
2) 然后就是事务在Java中的最基本操作:
Ø connection.setAutoCommit(false);//打开事务。
Ø connection.commit();//提交事务。
Ø connection.rollback();//回滚事务。
这里需要提的就是,当只想撤销事务中的部分操作时可使用SavePoint:
Ø SavePoint sp = connection.setSavepoint();
Ø connection.rollerbak(sp);connection.commit();
3) 下面用一个实例代码来展示一下:
上面所有的操作(CRUD)都是在同一个数据源上的操作,无法处理跨多数据源(分布式)操作。跨多个数据源的事务就要使用JTA容器实现事务。根本思想就是“分成两阶段提交”,具体内容这里不做介绍。
隔离级别
1) 为了应对多线程并发读取数据时出现的问题,事务有了“隔离级别”特性,多线程并发读取数据一般会引发如下三个问题:
Ø 脏读(dirtyreads)
Ø 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reads)
Ø 幻读(phantomread)
下面进行简要介绍:
Ø 脏读:一个事务读取了另一个未提交的并行事务写的数据。
Ø 不可重复读:一个事务重新读取前面读取过的数据, 发现该数据已经被另一个已提交的事务修改过。
Ø 幻读:一个事务重新执行一个查询,返回一套符合查询条件的行, 发现这些行因为其他最近提交的事务而发生了改变。
2) 为了处理上面的读数据问题,java事务提供了4种隔离级别,如下:
Ø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Ø 读已提交(Readcommitted)
Ø 可重复读(Repeatableread)
Ø 可串行化(Serializable)
3) 4种隔离级别与上面3个问题的对应关系如下:
注意上面的“可能”二字。
4) 隔离级别的设定:
connection.setTransactionIsolation(Connection.TRANSACTION_READ_COMMITTED);
在代码中的应用:
总结
除了隔离级别,上面所有的东西在.net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当然在八期的.net教务系统也用到了事务隔离级别这一点,当时自己还是初步接触,现在可以详细的学习,可以看到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
原文地址:http://blog.youkuaiyun.com/wang379275614/article/details/24818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