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小白的产品实习经历总结

本文是作者作为大三学生在产品实习期间的经验总结,涉及四六级、考研产品的运营。实习期间,作者进行了高校资源的利用、竞品分析、用户调查和社群运营。在竞品分析中,作者发现自身报告不够专业;用户调查揭示了考研认知度低的问题。在社群运营上,实际操作与理想方案有出入,但转化率尚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针对我上半年参加的一个产品后期运营项目的做一个经验的总结,留下一个小脚印。

项目背景

针对已经推出的四六级、考研产品去做一个线上以及线下针对地区附近高校的运营。

项目经历

首先我觉得我能够进入到一个项目的优势是我在大一到大二的一个阶段都是在学校的公关部工作,对于各大高校都有资源可以利用,而且对于高校宣传模式也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其次是我个人也有考研的一个意愿,所以对于考研这个事情非常了解。综合这个两个优势就是我能够进入到这个项目的一个原因。

那么总结一下我在这个过程中做到的一些工作总结:

首先是正常的运用高校资源去宣传推广四六级产品以及考研产品,这个我觉得是比较平淡的,只是以前作为乙方现在作为甲方,做的工作其实也是差不多的,寻找适合的高校组织进行洽谈(学术类的),然后做活动冠名或者奖品赞助的一个形式,将品牌或者产品推广到参与活动的所有学生里去。这一些工作就跟在学生组织里面做的差不多,收获嘛其实近乎于无,所以就浅谈就好。

然后比较有学习性的是做了一个简单的竞品分析。就是去亲身去了解一些在附近做得比较好的教育机构,我当时去的是xx考研,去参加了他们的体验课,将他们的产品在内容以及价格都做一个简单的报告,当然还有我个人的体验感受,上课的时候老师、同学、教室各方面的一个因素都写入报告里面。其实现在想想我觉得做得不太好就是这个报告受限于我个人的眼界以及对于考研的认识,没能够做得非常专业,如果我能够提前更加专业地把要考察的元素都以表格形式列出来的话可能报告的效果会更加地具有参考性,当时候的报告在我现在看来有点太表面了。如果能够加多两个为什么可能就会更好,比如说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子推出产品?产品这样搭配会让学生比较好接受吗?他们是通过怎么 样的活动来增加自己的用户?他们是怎么通过什么活动增加用户的粘性?通过这样的思考才能剖析产品的表面了解到产品的设计过程的每一个缘由。

还有的就是做了一些非常简单的用户调查,为什么说是非常简单呢,因为基本上都是身边认识的准备考研的同学,询问了他们对于考研报班的想法,还有他们对于考研的一个认识的程度。通过这个调查的过程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