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实打实的通信专业,从本科上到了研究生。毕业以后从事的是IT行业,恰好现在有一个与通信相关的项目,我便借着刚入行,自己啥都不会的现状,吐槽一下专业的一些弊端:
首先吐槽的是我们对于《通信原理》的学习,诚然,学习通信原理需要很强的数学功底,尤其是当你需要分析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的时候,但是在你分析它之前,拜托你先能搭建起来通信系统吧?可现实是,不管是通信原理的课本,还是通信方面的论文,都在强调为什么这样做,但是最后却很少有人能展示一个完整的例子:简单的通信系统是如何实现的?比如基带信号都是复数,怎么处理;调制、编码过程用程序如何实现等等。导致看似我们学了很多的技术,但是只能做一些数学推导,根本没有实际应用它们的能力。这一点在本科毕业设计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很多老师布置的题目是理论研究型,对于帮助同学掌握通信系统的大的架构基本没有任何帮助。我个人觉得以后的学习还是要务实一点,当你没有把它变成程序或者电路之前,不要随便摆着胸脯说这个我懂。
其次还是关于《通信原理》的。《通信原理》,更加确切的说,讲的全是是物理层的知识。对于物理层以上基本没有介绍(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我也没有见其他的书籍会介绍其它层,当然除了计算机网络)。而事实上通信系统的其它层也很重要,就拿打电话的移动通信来说,MAC层决定了你的调度、功率控制等等信息,RLC层决定了是否重传整个包等等对于接入层、非接入层估计就没有多少学生能说清了。但实际实现系统时,的的确确是一层一层实现的,每一层都有自己任务。
再次,是关于通信专业课的,其实每一个通信系统都是一门大学问,比如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还有与之配套的通信电源、天线等等,还有就是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内容及其丰富。很多学校对于这些通信系统,都是采取简单介绍的方式,上40个课时左右,再加上大四考研的考研,找工作的找工作,基本不可能学到太多东西。为什么不能把通信专业按照自己爱好,有选择性的开设一些课程,大家自行选课呢?可能是我们学校太土鳖了,有很大一部分老师业务水平也比较有限,纯靠吃老本讲课,如果放开选课机制,那么他们的既得利益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吧?
最后,不得不反思一下这种现状的来源。诚然,身边确有一些研究生(要么是在外实习,要么是导师有商用项目),他们能够对通信系统的某一层(或者是否一个模块)有所了解,但也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对某种算法有一定了解。后者在工作中是很吃亏的,除非工作非常对口。这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导师有公司的话,必然有团队能够搞起一个稍微大一点的系统,而他们能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如果是老师单打独斗,那么只能搞算法了,因为没有太多有用的积累。毕竟,老师也要搞科研项目,也要评职称,也要捞钱过日子。
最后,祝愿通信专业的各位学生,看了我的文章,能够有所启发,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