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库
数据库(DB)是存放数据的仓库。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即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
注意:数据库管理系统不是数据库系统
3、数据模型
有三种模型
- 层次模型
- 网状模型
- 关系模型
这里对层次模型、网状模型不做过多叙述,感兴趣可自行百度。
关系模型:以**二维表(关系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库中的数据。
表格中,
一行称为一条记录
一列称为一个字段
N个字段的关系表可表示为:关系表面名(字段名1,…,字段名n)
如:课程(课程号 ,课程名,开课学期,学时,学分)
其中,带下滑线的字段名是主码
在关系表中,如果一个字段或几个字段的值可唯一标识其对应记录,则称该字段或字段组合为码。如,表”学生“中的”学号“可唯一标识每一个学生,即一个学号对应一个学生。
一个关系表中,通常指定一个码为主码
管理这种关系型数据库的系统叫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包括Oracle、MySQL、Access等
4、概念结构设计
实体:每一类数据对象的个体。比如,表”学生“中的一条记录
实体集:每一类对象个体的集合,即实体的集合。比如,表”学生“是一个实体集
属性:每个实体集涉及的信息项。学生,它的属性有: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也就是它的字段)
E-R图(Entity-Relationship):矩形框表示实体集,圆角矩形框代表属性,用实线连接属性和实体集,作为主码属性的连接线加一条斜线
两个实体集A、B之间的联系可是以下之一
- 一对一的联系(1 :1),即A中的一个实体至多与B中的一个实体相联系。如”班级“和”正班长“两个实体集,一个班级只对应一个正班长,一个正班长同时也只对应一个班级
- 一对多的联系(1 :n), 即A中的一个实体可以与B中的多个实体相联系。如”班级“和”学生“,一个班级中有多个学生
- 多对多的联系(m :n), 即A中的一个实体可以与B中的多个实体相联系,而B中的一个实体也可以与A中的多个实体相联系。如”学生“和”课程“,学生可以选多个课程,课程可以被对各学生选
E-R图是为了描述实体集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并且清楚的展示了待设计系统的数据库包含哪些表,每个表的结构怎么样的。
5、逻辑结构设计
BJB:一个实体集
BZB:另一个实体集
SYB:关系实体集
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 (1 :1)的联系,既可以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也可以不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
- (1 :n)的联系,既可以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也可以不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
- (m :n)的联系,只可以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
(1 :1)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时,
”班级(BJB)“和”正班长(BZB)“实体通过属于(SYB)联系E-R模型,可设计如下关系模型
BJB(班级编号,院系,专业,人数 )
BZB(学号,姓名)
SYB(学号,班级编号)
(1 :1)不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时,
(1 :n)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时,
(1 :n)不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时,
(m :n)只有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
根据E-R图设计关系模式的过程,叫做逻辑结构设计
设计好关系模式后,就可以在DBMS系统里创建数据库、关系表了。
6、简述 C/S模式应用系统 和 B/S模式应用系统
客户/服务器( C/S)模式应用系统
三层客服/服务器(B/S)模式应用系统
一层是浏览器,二层是Web服务器,三层是数据库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