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模型中V-模型,W-模型,前置测试模型

本文介绍了软件测试中的三种基本模型:V-模型强调测试与开发阶段的对应,W-模型强调早期介入测试,前置测试模型则主张测试与开发紧密结合。V-模型将测试分为单元、集成、系统和验收测试;W-模型通过双V结构展示测试与开发的同步进行;前置测试模型旨在提升项目成功概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之一,软件测试模型则是软件测试的工作框架,用于指导软件测试过程。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几个基本的软件测试模型——V-模型、W-模型和前置测试模型。

一、V-模型:

    在传统的瀑布型软件开发过程中,仅仅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及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对软件测试过程没有进一步的描述。V-模型针对瀑布模型对软件测试过程进行了补充。V-模型最早由已故的Paul Rook在80年代后期提出。在该模型中,测试过程被加在开发过程的后半部分,如下图所示。

图一

    在开发阶段一侧,先从定义业务需求开始,然后把需求转换为软件规格,再转换到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中,最后进行编码成为程序代码。在测试执行阶段一侧,先进行单元测试,然后是集成测试、系统测试,最后是验收测试,这些测试形成了软件测试的不同层次(级别),并与开发过程的相应阶段相对应。

二、W-模型:
    软件开发过程各阶段都可能产生错误。据国外对一些大型软件系统的统计,需求分析与设计阶段产生的错误占64%,编码错误占36%。软件错误具有传递性,即需求分析产生的错误如果没有发现,会依次传递到设计和编码。软件错误的发现和解决具有放大性。据估计,在分析设计阶段产生的错误,如果在编码结束后的测试过程才被发现,其代价约为在分析设计阶段发现和解决错误的代价的10倍。如果该错误在产品交付使用后才发现和解决,则其代价将超过100倍。因此,测试工作越早进行,发现和解决错误的代价越小,风险越小。根据这个观点,Systeme Evolutif公司在V-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W-模型,如下图所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