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能测试的误区
1、性能测试不仅仅是会使用工具,还有计划、监控和调优。
2、不要忽视性能测试过程,如果过程不规范结果就不准确,调优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软件质量模型;
1、软件质量模型中效率特性即为软件的性能,包括:时间特性和资源特性。
- 时间特性:系统处理客户请求的响应时间(用户最关心的)。
- 资源特性:系统资源的消耗情况,包括处理器、内存、磁盘的使用情况(系统管理员、性能测试工程师)。
三、相关术语
1、响应时间:
2、并发用户数:同一时刻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的所有用户数量。
如何计算:行业不同,并发用户数也有所不同,电信行业并发用户数为在线用户的万分之一,如果有一千万在线用户,那么需要测试1000个并发用户。OA系统的并发用户数一般是在线用户的5%-20%。
(1)参考其他同类产品
(2)分析历史数据,分析一段时间内的交互量。
(3)试上线运行
3、吞吐量:一次性能测试中服务器处理的字节数。吞吐量的单位为B/S,吞吐量的大小体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
4、吞吐率:单位时间内从服务器返回的字节数。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吞吐率=吞吐量/测试时间.
5、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表示服务器每秒处理的事务(就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数。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6、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数量。一次单机操纵可能会向服务器发出多个HTTP请求。
7、资源利用率:服务器中不同硬件资源被使用的程度。资源利用率=资源实际使用量/总的可用资源量。包括CPU、内存、磁盘、网络等。资源利用率是分析系统性能指标进而改善性能的主要依据。
8、性能计数器:描述服务器或操作系统性能的一些数据指标。计数器在性能测试过程中发挥着“监控和分析”作用
9、思考时间:用户在进行操作时,每个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
四、性能测试的划分
1、负载测试
2、压力测试
3、并发测试
五、应用领域
1、能力验证:某系统是否能在条件A下具备B性能
重点在于验证系统是否具备某种能力
2、规划能力:系统如何才能达到要求的性能指标
系统如何才能支持未来用户的增长的需求
(1)对系统能力的一种探索性测试
(2)可以了解系统的性能及可扩展性
3、性能调优:通过测试来调整系统的环境,最终使系统性能能达到最优的状态
4、缺陷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