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突然想起到/ 首要的是需要先快速完成原型系统。只有先实现后再进行优化才有意义。(除非项目的开发时间没有限制。)
代码实现时,尽可能想到扩展,为以后的扩展留下可能性。
在业务或者流程相关时,如果某个部分相对比较重要或者有潜在重要性,可以考虑将该模块以框架的形式抽取出来,将具体各项流程以自模块的方式出现。且各子模块及子模块的具体部分能够实现可插拔。甚至可通过配置文件或者控制端自动完成各子模块的动态配置,从而减少代码的变更。
其实就是为每个具体的子流程提供统一的接口,通过定义算法的操作框架,具体算法细节由各种实现完成。另外,也可利用组合模式完成组合对象和单独对象的统一接口调用。
最后,框架这种东西用不着再一开始就进行处理,除非系统比较大,确实这个必要一开始需要考虑。不然还是先老老实实先实现一个版本,等实际需要的时候再优化好了。毕竟有时候花费的时间得不偿失,费了很多精力结果实际却用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