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原理与信息学习方法解析
1. 频率学派与贝叶斯学派的推理方法
1.1 贝叶斯推理
贝叶斯推理使用概率来处理假设和数据,推理过程依赖于先验概率和观测数据的似然性。然而,贝叶斯推理存在严重的批评点,主要在于先验概率具有主观性。在很多情况下,很难选择一个无可争议的先验概率标准。不同的人可能会提出不同的先验概率,从而得出不同的后验概率和结论。此外,从哲学角度来看,将概率分配给假设存在根本的问题,因为假设并非可重复实验的结果,这也是与频率学派产生争议的根源。
1.2 频率学派推理
频率学派推理从不给假设分配概率,因此不存在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推理过程依赖于观测数据和未观测数据的似然性,通常比贝叶斯框架更高效。频率学派认为只有数据可以被解释为可重复的随机样本,通过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赋予其概率意义,而参数在可重复的估计过程中是常数。
1.3 两者对比总结
贝叶斯方法将参数视为未知的,并进行概率描述,把概率看作是信念的程度;而频率学派则是在不分配概率的情况下对假设进行检验。
1.4 相关练习
- 练习1 :假设一个实验无限次重复(试验),试验相互独立,成功概率为 ( p )(未知)。若 ( m ) 次试验中有 ( r ) 次成功,证明下一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 ( Pr = \frac{r + 1}{m + 2} ),并据此预测“太阳明天会升起”这一事件(假设太阳年龄为45亿年)。
- 练习2 :证明在多元正态分布的情况下,最大似然估计(MLE)原理得出 ( \mu = \fra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