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分类的深入剖析
1. 引言
根系分类在数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对于理解向量空间中的特定结构以及相关群的性质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不同类型根系系统的特性,包括Bl、Cl、Al和Dt型根系,涵盖根系的定义、基本性质、相关图形以及群的作用等方面。
2. Bl型根系系统(l ≥ 2)
- 根系定义与性质 :考虑向量空间 $V = R^l$ 中的群 $L_0$,根系 $R$ 是由满足 $(\alpha|\alpha) = 1$ 或 $(\alpha|\alpha) = 2$ 的向量 $\alpha$ 组成,具体为 $\pm\epsilon_i$($1 \leq i \leq l$)和 $\pm\epsilon_i \pm \epsilon_j$($1 \leq i < j \leq l$)。可以证明,$R$ 生成 $V$,并且对于任意 $\alpha, \beta \in R$,有 $2(\alpha|\beta)/(\alpha|\alpha) \in Z$,所以 $R$ 是 $V$ 中的一个约化根系。根系的数量为 $n = 2l + 2l(l - 1) = 2l^2$。
- 基的确定 :令 $\alpha_1 = \epsilon_1 - \epsilon_2$,$\alpha_2 = \epsilon_2 - \epsilon_3$,$\cdots$,$\alpha_{l - 1} = \epsilon_{l - 1} - \epsilon_l$,$\alpha_l = \epsilon_l$。通过一系列公式推导可知,$(\alpha_1, \alpha_2, \cdots, \alpha_l)$ 是 $R$ 的一个基。并且,$|\alpha_i|^2 = 2$($i < l$),$|\alpha_l|^2 = 1$,$(\alpha_i|\alpha_{i + 1}) = -1$($1 \leq i \leq l - 1$),$(\alpha_i|\alpha_j) = 0$($j > i + 1$),由此可知 $R$ 的 Dynkin 图是 $B_l$ 型,这表明 $R$ 是不可约的。正根为 $\epsilon_i$ 和 $\epsilon_i \pm \epsilon_j$($i < j$)。
- Coxeter 数 :根据相关定理,Coxeter 数 $h = n/l = 2l$。
- 最高根 :设 $\tilde{\alpha} = \epsilon_1 + \epsilon_2 = \alpha_1 + 2\alpha_2 + 2\alpha_3 + \cdots + 2\alpha_l$,它是一个根,其相对于基 $(\alpha_i)$ 的坐标之和为 $2l - 1 = h - 1$,所以 $\tilde{\alpha}$ 是 $R$ 的最高根。当 $l = 2$ 时,$\alpha_2$ 的长度为 $1$;当 $l \geq 3$ 时,$\alpha_2$ 的长度为 $\sqrt{2}$,由此可得到 $R$ 的完备 Dynkin 图。
- 对偶根系与相关计算 :通过公式 $\alpha^\vee = \frac{2\alpha}{(\alpha|\alpha)}$ 可得到对偶根系 $R^\vee$ 的向量集合为 $\pm2\epsilon_i$($1 \leq i \leq l$),$\pm\epsilon_i \pm \epsilon_j$($1 \leq i < j \leq l$),其 Dynkin 图是 $C_l$ 型。对于某些特定的根,可计算出相关的长度和系数,进而得到 $1(R) = (l + 1)(4l - 2)$。
- 基本权重 :基本权重 $\omega_i$($1 \leq i \leq l$)满足 $(\omega_i|\alpha_j) = \delta_{ij}$,可计算得出:
- 当 $i < l$ 时,$\omega_i = \epsilon_1 + \epsilon_2 + \cdots + \epsilon_i = \alpha_1 + 2\alpha_2 + \cdots + (i - 1)\alpha_{i - 1} + i(\alpha_i + \alpha_{i + 1} + \cdots + \alpha_l)$。
- 当 $i = l$ 时,$\omega_l = \frac{1}{2}(\epsilon_1 + \epsilon_2 + \cdots + \epsilon_l) = \frac{1}{2}(\alpha_1 + 2\alpha_2 + \cdots + l\alpha_l)$。
- 正根之和 :正根之和 $2\rho = (2l - 1)\epsilon_1 + (2l - 3)\epsilon_2 + \cdots + 3\epsilon_{l - 1} + \epsilon_l = (2l - 1)\alpha_1 + 2(2l - 2)\alpha_2 + \cdots + i(2l - i)\alpha_i + \cdots + l^2\alpha_l$。
- 商群与连接指数 :$Q(R) = L_0$,$P(R)$ 由 $Q(R)$ 和 $\omega_l$ 生成,所以 $P(R) = L_2$。$P(R)/Q(R)$ 同构于 $Z/2Z$,连接指数为 $2$。
- Weyl 群与不变多项式 :在 $R^l$ 中,正交反射 $s_{\epsilon_i - \epsilon_j}$($i \neq j$)交换 $\epsilon_i$ 和 $\epsilon_j$,并保持 $\epsilon_k$($k \neq i, j$)不变,这些反射生成一个同构于对称群 $S_l$ 的群 $G_1$。正交反射 $s_{\epsilon_i}$ 将 $\epsilon_i$ 变换为 $-\epsilon_i$,并保持 $\epsilon_k$($k \neq i$)不变,这些反射生成一个同构于 $(Z/2Z)^l$ 的群 $G_2$。Weyl 群 $W(R)$ 由 $G_1$ 和 $G_2$ 生成,且 $G_2$ 是 $W(R)$ 的正规子群,所以 $W(R)$ 同构于 $S_l$ 与 $(Z/2Z)^l$ 的半直积,其阶为 $2^l l!$。对称代数 $S(R^l)$ 可与 $R^l$ 上的多项式函数代数 $P(\epsilon_1, \cdots, \epsilon_l)$ 等同。对于一个多项式在 $W(R)$ 下不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最终得出 $S(R^l)^{W(R)}$ 由 $l$ 个多项式函数生成,Weyl 群 $W(R)$ 的指数为 $1, 3, 5, \cdots, 2l - 1$。
- 自同构群与相关元素 :Dynkin 图的唯一自同构是恒等元素,所以 $A(R) = W(R)$ 且 $-1 \in W(R)$,因为 $-1$ 将基 $B$ 变换为 $-B$,所以 $w_0 = -1$。
- 商群的作用 :群 $P(R^\vee)/Q(R^\vee)$ 对偶于 $P(R)/Q(R)$,同构于 $Z/2Z$,其非平凡元素交换对应于 $\alpha_0$ 和 $\alpha_1$ 的顶点,并保持其他顶点不变。
3. Cl 型根系系统(l ≥ 2)
- 根系的存在性与定义 :在第 5 节中已证明,$B_l$ 型根系系统的对偶系统是 $C_l$ 型。在 $R^l$ 中,$C_l$ 型根系 $R$ 由向量 $\pm2\epsilon_i$($1 \leq i \leq l$)和 $\pm\epsilon_i \pm \epsilon_j$($1 \leq i < j \leq l$)组成,根系的数量为 $2l^2$。
- 基的确定 :通过对第 5 节中考虑的系统的基进行映射 $n \to (\epsilon|n)$ 可得到 $R$ 的一个基:$\alpha_1 = \epsilon_1 - \epsilon_2$,$\alpha_2 = \epsilon_2 - \epsilon_3$,$\cdots$,$\alpha_{l - 1} = \epsilon_{l - 1} - \epsilon_l$,$\alpha_l = 2\epsilon_1$。正根为 $2\epsilon_i$ 和 $\epsilon_i \pm \epsilon_j$($i < j$)。
- Coxeter 数 :Coxeter 数与对偶系统相同,即 $h = 2l$。
- 最高根 :设 $\tilde{\alpha} = 2\epsilon_1 = 2\alpha_1 + 2\alpha_2 + \cdots + 2\alpha_{l - 1} + \alpha_l$,它是一个根,其相对于基 $(\alpha_i)$ 的坐标之和为 $2l - 1 = h - 1$,所以 $\tilde{\alpha}$ 是最高根。并且,$(\tilde{\alpha}|\alpha_i) = 0$($i \neq l$),$(\tilde{\alpha}|\alpha_l) = 2$,由此可得到完备 Dynkin 图。
- 对偶根系与相关计算 :已确定对偶根系 $R^\vee$ 是 $B_l$ 型。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可知,对于 $\Phi_R$,根的长度的平方与 $l$ 有关,进而得到 $\Phi_R(x, y) = (x|y)/4(l + 1)$,且 $1(R) = 1(R^\vee) = (l + 1)(4l - 2)$。
- 基本权重 :基本权重可通过简单计算得出,当 $i \leq l$ 时,$\omega_i = \alpha_1 + 2\alpha_2 + \cdots + (i - 1)\alpha_{i - 1} + i(\alpha_i + \alpha_{i + 1} + \cdots + \alpha_l)$。
- 正根之和 :正根之和 $2\rho = 2l\epsilon_1 + (2l - 2)\epsilon_2 + \cdots + 4\epsilon_{l - 1} + 2\epsilon_l = 2l\alpha_1 + 2(2l - 1)\alpha_2 + \cdots + i(2l - i + 1)\alpha_i + \cdots + (l - 1)(l + 2)\alpha_{l - 1} + 2l(l + 1)\alpha_l$。
- 商群与连接指数 :$Q(R) = L_1$,$P(R) = L_0$,所以 $P(R)/Q(R)$ 同构于 $Z/2Z$,连接指数为 $2$。
- Weyl 群与相关性质 :这些数据仅依赖于 $W(R)$,与 $B_l$ 型情况相同。
- 自同构群与相关元素 :与第 6 节类似,$A(R) = W(R)$ 且 $w_0 = -1$。
- 商群的作用 :$P(R^\vee)/Q(R^\vee)$ 的唯一非恒等元素定义了完备 Dynkin 图的唯一非平凡自同构,它交换对应于 $\alpha_j$ 和 $\alpha_{l - j}$($0 \leq j \leq l$)的顶点。
4. Al 型根系系统(l ≥ 1)
- 根系的定义与性质 :设 $V$ 是 $E = R^{l + 1}$ 中方程 $\sum_{i = 1}^{l + 1} \epsilon_i = 0$ 的超平面。将第 5 节中的 $l$ 替换为 $l + 1$,可得到 $E$ 中 $B_{l + 1}$ 型的系统 $R’$。由于 $\alpha_1, \cdots, \alpha_l$ 生成 $V$,所以 $R = R’ \cap V$ 是 $V$ 中的一个根系,其基为 $(\alpha_1, \cdots, \alpha_l)$。通过计算标量积可知,$R$ 是 $A_l$ 型,元素为 $\epsilon_i - \epsilon_j$($i \neq j$,$1 \leq i \leq l + 1$,$1 \leq j \leq l + 1$),根系的数量为 $n = l(l + 1)$。正根为 $\epsilon_i - \epsilon_j$($i < j$)。
- Coxeter 数 :Coxeter 数 $h = n/l = l + 1$。
- 最高根 :设 $\tilde{\alpha} = \epsilon_1 - \epsilon_{l + 1} = \alpha_1 + \alpha_2 + \cdots + \alpha_l$,它是一个根,其相对于基 $(\alpha_i)$ 的坐标之和为 $l = h - 1$,所以 $\tilde{\alpha}$ 是最高根。当 $l = 1$ 时,$\tilde{\alpha} = \alpha_1$,$(\tilde{\alpha}|\alpha_1) = 2$;当 $l \geq 2$ 时,$(\tilde{\alpha}|\alpha_i) = 0$($0 < i < l$),$(\tilde{\alpha}|\alpha_1) = (\tilde{\alpha}|\alpha_l) = l$,由此可得到完备 Dynkin 图。
- 对偶根系与相关计算 :通过标量积将 $V$ 与其对偶等同,对于所有 $\alpha \in R$,有 $\alpha^\vee = \alpha$,所以 $R^\vee = R$。对于形式 $\Phi_R$,根的长度为 $h^{-1/2} = (l + 1)^{-1/2}$,所以 $\Phi_R(x, y) = (x|y)/2(l + 1)$,且 $1(R) = (l + 1)^2$。
-
基本权重
:设 $(\omega_i)
{1 \leq i \leq l}$ 是基本权重族,通过一系列条件计算可得:
[
\omega_i = \epsilon_1 + \cdots + \epsilon_i - \frac{i}{l + 1}(\epsilon_1 + \cdots + \epsilon {l + 1}) = \frac{1}{l + 1}((l - i + 1)(\alpha_1 + 2\alpha_2 + \cdots + (i - 1)\alpha_{i - 1}) + i((l - i + 1)\alpha_i + (l - i)\alpha_{i + 1} + \cdots + \alpha_l))
] - 正根之和 :正根之和 $2\rho = l\epsilon_1 + (l - 2)\epsilon_2 + \cdots - (l - 2)\epsilon_l - \epsilon_{l + 1} = l\alpha_1 + 2(l - 1)\alpha_2 + \cdots + i(l - i + 1)\alpha_i + \cdots + l\alpha_l$。
- 商群与连接指数 :在 $E = R^{l + 1}$ 中引入子群 $L_0$,设 $p$ 是 $E$ 到 $V$ 的正交投影。根据相关命题可知,$Q(R) = Q(R’) \cap V \subseteq L_0 \cap V$,$P(R) = p(P(R’))$。由于 $R’$ 的最后一个基本权重与 $V$ 正交,所以 $P(R) = p(Q(R’)) = p(L_0)$。$P(R)$ 由 $\epsilon_i - \epsilon_j$ 和 $p(\epsilon_i) = \epsilon_i - \frac{1}{l + 1} \sum_{i = 1}^{l + 1} \epsilon_i$ 生成,$l + 1$ 是使得 $m p(\epsilon_{i_0}) \in Q(R)$ 的最小正整数 $m$,所以 $P(R)/Q(R)$ 同构于 $Z/(l + 1)Z$,连接指数为 $l + 1$。
- Weyl 群与不变多项式 :对于 $V$ 的任何自同构 $\varphi$,可定义 $E$ 的自同构 $\psi(\varphi)$ 使其扩展 $\varphi$ 并保持 $\epsilon_1 + \epsilon_2 + \cdots + \epsilon_{l + 1}$ 不变。若 $\varphi$ 是正交反射 $s_{\epsilon_i - \epsilon_j}|V$,则 $\psi(\varphi) = s_{\epsilon_i - \epsilon_j}$。存在从 $W(R)$ 到集合 ${\epsilon_1, \epsilon_2, \cdots, \epsilon_{l + 1}}$ 的对称群的同构,所以 $W(R)$ 同构于对称群 $S_{l + 1}$,其阶为 $(l + 1)!$。对称代数 $S(E)$ 可与 $E$ 上的多项式函数代数 $P(\epsilon_1, \cdots, \epsilon_{l + 1})$ 等同。$S(E)^G$ 是对称多项式的集合,$S(V)^{W(R)}$ 由 $s_i$ 生成,$S(V)^{W(R)}$ 的分式域在 $R$ 上的超越次数为 $l$,所以 $s_i$($2 \leq i \leq l + 1$)是代数独立的。Weyl 群 $W(R)$ 的指数为 $1, 2, 3, \cdots, l$。
- 自同构群与相关元素 :当 $l = 1$ 时,$A(R) = W(R) = Z/2Z$ 且 $w_0 = -1$。当 $l \geq 2$ 时,设 $\sigma \in A(R)$ 是将 $\alpha_i$ 变换为 $\alpha_{l + 1 - i}$ 的自同构,$\sigma$ 诱导的自同构是 Dynkin 图的唯一非平凡自同构,$A(R)/W(R)$ 同构于 $Z/2Z$。由于 $-1$ 是 $A(R)$ 中的元素但不属于 $W(R)$,所以 $A(R)$ 同构于 $W(R) \times Z/2Z$,$w_0 = -\sigma$。
- 商群的作用 :群 $P(R^\vee)/Q(R^\vee)$ 是阶为 $l + 1$ 的循环群,通过循环置换作用于完备 Dynkin 图。当 $l \geq 2$ 时,$A(R)/W(R)$ 的唯一非恒等元素通过自同构 $x \to -x$ 作用于 $P(R^\vee)/Q(R^\vee)$。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mermaid 流程图,展示 Al 型根系系统中一些关键步骤的关系:
graph TD;
A[定义超平面 V] --> B[确定根系 R];
B --> C[计算 Coxeter 数 h];
C --> D[找到最高根 \tilde{\alpha}];
D --> E[确定对偶根系 R^\vee];
E --> F[计算基本权重 \omega_i];
F --> G[计算正根之和 2\rho];
G --> H[确定商群 P(R)/Q(R)];
H --> I[分析 Weyl 群 W(R)];
I --> J[研究自同构群 A(R)];
J --> K[分析商群 P(R^\vee)/Q(R^\vee) 的作用];
5. Dt 型根系系统(l ≥ 3)
- 根系定义与性质 :考虑 $V = R^l$ 中的群 $L_0$,根系 $R$ 是由满足 $(\alpha|\alpha) = 2$ 的向量 $\alpha$ 组成,即 $\pm\epsilon_i \pm \epsilon_j$($1 \leq i < j \leq l$)。可以证明,$R$ 生成 $V$,并且对于任意 $\alpha, \beta \in R$,有 $2(\alpha|\beta)/(\alpha|\alpha) \in Z$,所以 $R$ 是 $V$ 中的一个约化根系。根系的数量为 $n = 2l(l - 1)$。
- 基的确定 :通过一系列公式推导可知,$(\alpha_1, \alpha_2, \cdots, \alpha_l)$ 是 $R$ 的一个基。并且,$|\alpha_i|^2 = 2$ 对于所有 $i$,$(\alpha_i|\alpha_j) = 0$($i + 1 < j$,除了 $i = l - 2$,$j = l$ 时 $(\alpha_{l - 2}|\alpha_l) = -1$),$(\alpha_i|\alpha_{i + 1}) = -1$($i \leq l - 2$),$(\alpha_{l - 1}|\alpha_l) = -1$,由此可知 $R$ 的 Dynkin 图是 $D_l$ 型。正根为 $\epsilon_i \pm \epsilon_j$($i < j$)。
- Coxeter 数 :Coxeter 数 $h = n/l = 2(l - 1)$。
- 最高根 :设 $\tilde{\alpha} = \epsilon_1 + \epsilon_2 = \alpha_3 + 2\alpha_2 + \cdots + 2\alpha_{l - 2} + \alpha_{l - 1} + \alpha_l$,它是一个根,其相对于基 $(\alpha_i)$ 的坐标之和为 $2l - 3 = h - 1$,所以 $\tilde{\alpha}$ 是最高根。当 $l = 3$ 时和 $l \geq 4$ 时,根据不同的标量积情况可得到完备 Dynkin 图。
- 对偶根系与相关计算 :由于 $(\alpha|\alpha) = 2$ 对于所有 $\alpha \in R$,所以 $R^\vee = R$。对于 $\Phi_R$,根的长度为 $h^{-1/2} = (2l - 2)^{-1/2}$,所以 $\Phi_R(x, y) = (x|y)/(4l - 2)$,且 $1(R) = l(l - 1)^2$。
- 基本权重 :通过与第 7 节类似的计算方法可得基本权重:
- 当 $i < l - 1$ 时,$\omega_i = \epsilon_1 + \epsilon_2 + \cdots + \epsilon_i = \alpha_1 + 2\alpha_2 + \cdots + (i - 1)\alpha_{i - 1} + i(\alpha_i + \alpha_{i + 1} + \cdots + \alpha_{l - 2}) + 2i(\alpha_{l - 1} + \alpha_l)$。
- $\omega_{l - 1} = \frac{1}{2}(\epsilon_1 + \epsilon_2 + \cdots + \epsilon_{l - 2} + \epsilon_{l - 1} - \epsilon_l) = \frac{1}{2}(\alpha_1 + 2\alpha_2 + \cdots + (l - 2)\alpha_{l - 2} + \frac{l}{2}\alpha_{l - 1} + \frac{l - 2}{2}\alpha_l)$。
- $\omega_l = \frac{1}{2}(\epsilon_1 + \epsilon_2 + \cdots + \epsilon_{l - 2} + \epsilon_{l - 1} + \epsilon_l) = \frac{1}{2}(\alpha_1 + 2\alpha_2 + \cdots + (l - 2)\alpha_{l - 2} + \frac{l - 2}{2}\alpha_{l - 1} + \frac{l}{2}\alpha_l)$。
- 正根之和 :正根之和 $2\rho = 2(l - 1)\epsilon_1 + 2(l - 2)\epsilon_2 + \cdots + 2\epsilon_{l - 1} = \sum_{i = 1}^{l - 1} i(i + 1)\alpha_i + \frac{l(l - 1)}{2}(\alpha_{l - 1} + \alpha_l)$。
- 商群与连接指数 :$\pm\epsilon_i \pm \epsilon_j$ 生成 $L_1$,所以 $Q(R) = L_1$,进而 $P(R) = L_2$。当 $l$ 为奇数时,$P(R)/Q(R)$ 同构于 $Z/4Z$,由 $\omega_1$(或 $\omega_{l - 1}$)的典范像生成;当 $l$ 为偶数时,$P(R)/Q(R)$ 同构于 $Z/2Z \times Z/2Z$,由 $\omega_{l - 1}$ 和 $\omega_l$ 的典范像生成。在两种情况下,连接指数均为 $4$。
- Weyl 群与不变多项式 :在 $R^l$ 中,正交反射 $s_{\epsilon_i - \epsilon_j}$($i \neq j$)交换 $\epsilon_i$ 和 $\epsilon_j$,并保持 $\epsilon_k$($k \neq i, j$)不变,这些反射生成一个同构于对称群 $S_l$ 的群 $G_1$。$S_{ij} = s_{\epsilon_i - \epsilon_j}s_{\epsilon_i + \epsilon_j}$ 将 $\epsilon_i$ 变换为 $-\epsilon_i$,$\epsilon_j$ 变换为 $-\epsilon_j$,并保持 $\epsilon_k$($k \neq i, j$)不变,这些变换生成一个群 $G_2$,其元素是满足 $u(\epsilon_i) = (-1)^{\sigma_i}\epsilon_i$ 且 $\prod_{i = 1}^{l} (-1)^{\sigma_i} = 1$ 的向量空间 $R^l$ 的自同构。$G_2$ 同构于 $(Z/2Z)^{l - 1}$,且 $G_2$ 是 $W(R)$ 的正规子群,所以 $W(R)$ 同构于 $S_l$ 与 $(Z/2Z)^{l - 1}$ 的半直积,其阶为 $2^{l - 1} l!$。多项式函数 $f_i$ 和 $t = \epsilon_1 \epsilon_2 \cdots \epsilon_l$ 在 $W(R)$ 下不变,且 $f_1 = t^2$。对于在 $W(R)$ 下不变的多项式 $P(\epsilon_1, \cdots, \epsilon_l)$,可表示为 $P = P_1 + tP_2$,其中 $P_1$ 和 $P_2$ 的单项式的指数均为偶数,且 $P_1$ 和 $P_2$ 是对称多项式,所以 $S(R^l)^{W(R)}$ 由 $f_1, f_2, \cdots, f_{l - 1}, t$ 生成。$S(R^l)^{W(R)}$ 的分式域在 $R$ 上的超越次数为 $l$,所以 $f_1, f_2, \cdots, f_{l - 1}, t$ 是代数独立的,Weyl 群 $W(R)$ 的指数序列(适当排序)为 $1, 3, 5, \cdots, 2l - 5, 2l - 3, 2l - 1$。需要注意的是,当 $l$ 为偶数时,$l - 1$ 出现两次;当 $l$ 为奇数时,$l - 1$ 出现一次。
- 自同构群与相关元素 :Dynkin 图的自同构与底层图的自同构相同:
- 当 $l = 3$ 时,$A(R)/W(R)$ 同构于 $Z/2Z$。
- 当 $l = 4$ 时,终端顶点的每个置换都定义了图的一个自同构,所以 $A(R)/W(R)$ 同构于 $S_3$。
- 当 $l \geq 5$ 时,从分支点开始的链长度为 $l - 1$ 和 $l - 3 \geq 2$,图的唯一非恒等自同构对应于交换 $\alpha_{l - 1}$ 和 $\alpha_l$ 并保持 $\alpha_i$($1 \leq i \leq l - 2$)不变的自同构 $\sigma \in A(R)$,所以 $A(R)/W(R)$ 同构于 $Z/2Z$,且 $A(R)$ 是第 (IX) 节中定义的群 $G_1 \cong S_l$ 与由满足 $u(\epsilon_i) = \pm\epsilon_i$ 对于所有 $i$ 的 $R^l$ 的自同构 $u$ 组成的群 $G_3$ 的半直积。当 $l$ 为偶数时,$-1 \in W(R)$,所以 $w_0 = -1$;当 $l$ 为奇数时,$-1 \notin W(R)$,所以 $A(R) = W(R) \times {1, -1}$ 且 $w_0 = -\sigma$。
- 商群的作用 :当 $l$ 为偶数时,$P(R^\vee)/Q(R^\vee)$ 有三个阶为 $2$ 的元素,即 $\omega_1$,$\omega_{l - 1}$ 和 $\omega_l$。$\omega_1$(或 $\omega_{l - 1}$)交换对应于 $\alpha_0$ 和 $\alpha_1$(或 $\alpha_{l - 1}$)的顶点,同时交换对应于 $\alpha_i$ 和 $\alpha_{l - i}$($2 \leq i \leq l - 2$)的顶点,且 $\omega_1 = \omega_l \omega_{l - 1}$。当 $l$ 为奇数时,$P(R^\vee)/Q(R^\vee)$ 有两个阶为 $4$ 的元素,即 $\omega_{l - 1}$ 和 $\omega_l$,以及一个阶为 $2$ 的元素 $\omega_1$。$\omega_1$ 交换对应于 $\alpha_0$ 和 $\alpha_1$ 的顶点,保持对应于 $\alpha_j$($2 \leq j \leq l - 2$)的顶点不变,$\omega_l$ 是阶为 $4$ 的元素,它将对应于 $\alpha_0$(或 $\alpha_1$,或 $\alpha_l$,或 $\alpha_{l - 1}$)的顶点变换为对应于 $\alpha_l$(或 $\alpha_1$,或 $\alpha_{l - 1}$,或 $\alpha_0$)的顶点,并交换对应于 $\alpha_j$ 和 $\alpha_{l - j}$($2 \leq j \leq l - 2$)的顶点,且 $\omega_1 = \omega_l^2$,$\omega_{l - 1} = \omega_l^3$。当 $l \neq 4$ 时,$A(R)/W(R)$ 的非恒等元素交换对应于 $\alpha_{l - 1}$ 和 $\alpha_l$ 的顶点,从而交换 $P(R^\vee)/Q(R^\vee)$ 中的元素 $\omega_{l - 1}$ 和 $\omega_l$。当 $l$ 为奇数时,由此得到的 $P(R^\vee)/Q(R^\vee)$ 的自同构是映射 $x \to -x$。
以下是不同类型根系系统的一些关键信息总结表格:
| 类型 | 根系元素 | 根系数量 | Coxeter 数 | 最高根 | 商群 $P(R)/Q(R)$ | 连接指数 | Weyl 群阶 |
| ---- | ---- | ---- | ---- | ---- | ---- | ---- | ---- |
| $B_l$($l \geq 2$) | $\pm\epsilon_i$,$\pm\epsilon_i \pm \epsilon_j$ | $2l^2$ | $2l$ | $\epsilon_1 + \epsilon_2$ | $Z/2Z$ | $2$ | $2^l l!$ |
| $C_l$($l \geq 2$) | $\pm2\epsilon_i$,$\pm\epsilon_i \pm \epsilon_j$ | $2l^2$ | $2l$ | $2\epsilon_1$ | $Z/2Z$ | $2$ | $2^l l!$ |
| $A_l$($l \geq 1$) | $\epsilon_i - \epsilon_j$ | $l(l + 1)$ | $l + 1$ | $\epsilon_1 - \epsilon_{l + 1}$ | $Z/(l + 1)Z$ | $l + 1$ | $(l + 1)!$ |
| $D_l$($l \geq 3$) | $\pm\epsilon_i \pm \epsilon_j$ | $2l(l - 1)$ | $2(l - 1)$ | $\epsilon_1 + \epsilon_2$ | 奇数 $l$:$Z/4Z$;偶数 $l$:$Z/2Z \times Z/2Z$ | $4$ | $2^{l - 1} l!$ |
通过对以上不同类型根系系统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根系的结构、性质以及相关群的作用,这些知识在代数、几何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根系分类的深入剖析
6. 不同类型根系系统的对比与总结
-
根系结构对比
- 从根系元素来看,$B_l$ 型包含 $\pm\epsilon_i$ 和 $\pm\epsilon_i \pm \epsilon_j$,$C_l$ 型有 $\pm2\epsilon_i$ 和 $\pm\epsilon_i \pm \epsilon_j$,$A_l$ 型是 $\epsilon_i - \epsilon_j$,$D_l$ 型为 $\pm\epsilon_i \pm \epsilon_j$。这表明不同类型根系在向量表示上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它们在向量空间中的分布和生成方式不同。
- 根系数量方面,$B_l$ 和 $C_l$ 型均为 $2l^2$,$A_l$ 型是 $l(l + 1)$,$D_l$ 型为 $2l(l - 1)$。不同的根系数量体现了各类型根系的复杂程度不同,例如随着 $l$ 的增大,$B_l$ 和 $C_l$ 型根系数量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
Coxeter 数与最高根
- Coxeter 数在不同类型中表现不同,$B_l$ 和 $C_l$ 型为 $2l$,$A_l$ 型是 $l + 1$,$D_l$ 型为 $2(l - 1)$。Coxeter 数反映了根系的某种周期性和对称性,不同的值意味着不同类型根系具有不同的对称性质。
- 最高根也因类型而异,$B_l$ 型是 $\epsilon_1 + \epsilon_2$,$C_l$ 型为 $2\epsilon_1$,$A_l$ 型是 $\epsilon_1 - \epsilon_{l + 1}$,$D_l$ 型为 $\epsilon_1 + \epsilon_2$。最高根在研究根系的结构和性质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与根系的基和其他根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
-
商群与连接指数
- 商群 $P(R)/Q(R)$ 的结构不同,$B_l$ 和 $C_l$ 型同构于 $Z/2Z$,$A_l$ 型同构于 $Z/(l + 1)Z$,$D_l$ 型在 $l$ 为奇数时同构于 $Z/4Z$,$l$ 为偶数时同构于 $Z/2Z \times Z/2Z$。商群的不同结构反映了根系的格结构和生成方式的差异。
- 连接指数方面,$B_l$ 和 $C_l$ 型为 $2$,$A_l$ 型是 $l + 1$,$D_l$ 型为 $4$。连接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根系的连通性和复杂性。
以下是不同类型根系系统在一些关键性质上的对比表格:
| 类型 | 根系元素特点 | 根系数量增长趋势 | Coxeter 数特点 | 最高根特点 | 商群结构特点 | 连接指数特点 |
| ---- | ---- | ---- | ---- | ---- | ---- | ---- |
| $B_l$ | 包含 $\pm\epsilon_i$ 和 $\pm\epsilon_i \pm \epsilon_j$ | 随 $l$ 增大增长较快 | 为 $2l$,线性增长 | 为 $\epsilon_1 + \epsilon_2$ | 同构于 $Z/2Z$ | 为 $2$ |
| $C_l$ | 有 $\pm2\epsilon_i$ 和 $\pm\epsilon_i \pm \epsilon_j$ | 随 $l$ 增大增长较快 | 为 $2l$,线性增长 | 为 $2\epsilon_1$ | 同构于 $Z/2Z$ | 为 $2$ |
| $A_l$ | 是 $\epsilon_i - \epsilon_j$ | 随 $l$ 增大增长适中 | 为 $l + 1$,线性增长 | 为 $\epsilon_1 - \epsilon_{l + 1}$ | 同构于 $Z/(l + 1)Z$ | 为 $l + 1$ |
| $D_l$ | 为 $\pm\epsilon_i \pm \epsilon_j$ | 随 $l$ 增大增长适中 | 为 $2(l - 1)$,线性增长 | 为 $\epsilon_1 + \epsilon_2$ | $l$ 奇:$Z/4Z$;$l$ 偶:$Z/2Z \times Z/2Z$ | 为 $4$ |
7. Weyl 群与自同构群的作用分析
-
Weyl 群的性质与作用
- 生成方式与结构 :不同类型根系的 Weyl 群生成方式不同。$B_l$ 型的 Weyl 群 $W(R)$ 由同构于对称群 $S_l$ 的群 $G_1$ 和同构于 $(Z/2Z)^l$ 的群 $G_2$ 生成,是 $S_l$ 与 $(Z/2Z)^l$ 的半直积,阶为 $2^l l!$。$A_l$ 型的 Weyl 群同构于对称群 $S_{l + 1}$,阶为 $(l + 1)!$。$D_l$ 型的 Weyl 群同构于 $S_l$ 与 $(Z/2Z)^{l - 1}$ 的半直积,阶为 $2^{l - 1} l!$。这种不同的生成方式和结构决定了 Weyl 群在向量空间中的作用方式。例如,在 $B_l$ 型中,$G_1$ 的元素通过交换向量分量实现变换,$G_2$ 的元素则通过改变向量分量的符号实现变换。
- 不变多项式 :在不同类型中,Weyl 群作用下的不变多项式也不同。$B_l$ 型中,对称代数 $S(R^l)^{W(R)}$ 由 $l$ 个多项式函数生成,Weyl 群的指数为 $1, 3, 5, \cdots, 2l - 1$。$A_l$ 型中,$S(V)^{W(R)}$ 由 $s_i$ 生成,Weyl 群的指数为 $1, 2, 3, \cdots, l$。这些不变多项式反映了 Weyl 群作用下向量空间的不变性质,在研究向量空间的对称性和几何结构时具有重要意义。
-
自同构群的性质与作用
- Dynkin 图的自同构 :不同类型根系的 Dynkin 图自同构情况不同。$B_l$ 型的 Dynkin 图唯一自同构是恒等元素,所以 $A(R) = W(R)$。$A_l$ 型在 $l = 1$ 时,$A(R) = W(R) = Z/2Z$;$l \geq 2$ 时,$A(R)/W(R)$ 同构于 $Z/2Z$。$D_l$ 型在 $l = 3$ 时,$A(R)/W(R)$ 同构于 $Z/2Z$;$l = 4$ 时,$A(R)/W(R)$ 同构于 $S_3$;$l \geq 5$ 时,$A(R)/W(R)$ 同构于 $Z/2Z$。Dynkin 图的自同构反映了根系的对称性和结构特点,不同的自同构群结构意味着不同的对称变换方式。
- 对商群的作用 :自同构群对商群 $P(R^\vee)/Q(R^\vee)$ 有不同的作用方式。例如,$A_l$ 型中,当 $l \geq 2$ 时,$A(R)/W(R)$ 的唯一非恒等元素通过自同构 $x \to -x$ 作用于 $P(R^\vee)/Q(R^\vee)$。$D_l$ 型中,当 $l \neq 4$ 时,$A(R)/W(R)$ 的非恒等元素交换对应于 $\alpha_{l - 1}$ 和 $\alpha_l$ 的顶点,从而交换 $P(R^\vee)/Q(R^\vee)$ 中的元素 $\omega_{l - 1}$ 和 $\omega_l$。这种作用体现了自同构群在根系的商群结构上的影响,有助于研究根系的整体结构和性质。
以下是 Weyl 群和自同构群相关性质的总结表格:
| 类型 | Weyl 群生成结构 | Weyl 群阶 | Weyl 群指数 | 自同构群与 Weyl 群关系 | 自同构群对商群作用 |
| ---- | ---- | ---- | ---- | ---- | ---- |
| $B_l$ | $S_l$ 与 $(Z/2Z)^l$ 的半直积 | $2^l l!$ | $1, 3, 5, \cdots, 2l - 1$ | $A(R) = W(R)$ | - |
| $A_l$ | 同构于 $S_{l + 1}$ | $(l + 1)!$ | $1, 2, 3, \cdots, l$ | $l = 1$:$A(R) = W(R)$;$l \geq 2$:$A(R)/W(R) \cong Z/2Z$ | $l \geq 2$:$x \to -x$ 作用于 $P(R^\vee)/Q(R^\vee)$ |
| $D_l$ | $S_l$ 与 $(Z/2Z)^{l - 1}$ 的半直积 | $2^{l - 1} l!$ | $1, 3, 5, \cdots, 2l - 5, 2l - 3, 2l - 1$ | $l = 3$:$A(R)/W(R) \cong Z/2Z$;$l = 4$:$A(R)/W(R) \cong S_3$;$l \geq 5$:$A(R)/W(R) \cong Z/2Z$ | $l \neq 4$:交换 $\omega_{l - 1}$ 和 $\omega_l$ |
8. 根系分类在数学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展望
-
在数学领域的应用
- 代数方面 :根系分类在李代数、群论等代数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例如,不同类型的根系对应着不同的李代数结构,通过研究根系的性质可以深入了解李代数的表示理论、结构理论等。在群论中,Weyl 群和自同构群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群的对称性和子群结构。
- 几何方面 :根系与几何中的多面体、对称空间等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类型的根系可以对应不同的几何图形,通过根系的分类可以研究这些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度量性质等。例如,$A_l$ 型根系与单纯形的对称性相关,$D_l$ 型根系与某些超立方体的对称性有关。
-
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
- 物理领域 :在量子力学、粒子物理等领域,根系分类可能用于描述粒子的对称性和相互作用。例如,某些粒子的对称性可能与特定类型的根系相对应,通过研究根系的性质可以更好地理解粒子的行为和相互作用机制。
- 计算机科学领域 :在密码学、图形处理等方面,根系的对称性和结构可以用于设计更高效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例如,利用根系的对称性质可以设计出具有更好安全性的密码算法。
以下是根系分类应用领域的简单 mermaid 流程图:
graph LR;
A[根系分类] --> B[数学领域];
A --> C[物理领域];
A --> D[计算机科学领域];
B --> B1[代数];
B --> B2[几何];
C --> C1[量子力学];
C --> C2[粒子物理];
D --> D1[密码学];
D --> D2[图形处理];
9. 结论
通过对 $B_l$、$C_l$、$A_l$ 和 $D_l$ 型根系系统的详细分析,我们全面了解了不同类型根系的定义、性质、相关图形以及群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不同类型根系在根系元素、数量、Coxeter 数、最高根、商群结构、连接指数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它们在向量空间中的不同结构和性质。Weyl 群和自同构群在根系的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的生成方式、结构和作用方式决定了根系的对称性和整体结构。根系分类在数学及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研究代数、几何、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未来,我们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根系分类的相关理论,探索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根系分类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研究领域,它不仅展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美妙性,还为多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我们有望揭示更多关于根系的奥秘,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超级会员免费看
58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