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盲反卷积:方法与收敛性解析
1. 引言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业余摄影蓬勃发展,但大量数码图像因相机抖动而模糊。轻便相机易晃动,不用三脚架时模糊概率高。此外,物体运动和相机失焦也会导致图像模糊,这种情况在医学、生物和天文成像中也常出现。医学成像中,图像记录过程、辐射传播不理想以及物体运动都可能导致模糊;生物和天文成像系统受衍射限制,点源图像呈圆盘状,相邻像素圆盘重叠会造成模糊。若已知模糊性质,可通过反卷积估计清晰图像,但上述很多情况难以或无法对模糊建模,此时只能采用盲反卷积,即在不知相机或物体运动方式的情况下重建原始图像。本文聚焦基于正则化的盲反卷积方法及其收敛性分析。
2. 图像退化
图像采集过程中会出现两种退化源:噪声和模糊。
- 模糊 :图像采集时发生,导致边缘扩散,使记录图像失去清晰度和对比度,可视为低通滤波。模糊的来源主要有:
- 成像系统自身 :理想情况下点源应在像平面成像为点,但镜头像差或衍射效应会使点扩散。衍射受限成像系统如显微镜、望远镜、共聚焦扫描激光显微镜(CSLM)等,衍射会造成大量模糊。CSLM 可对荧光物体进行光学切片实现三维成像,除孔径效应外,相邻平面散射光也会增加模糊。
- 离焦模糊 :由成像系统有限景深引起。对于薄透镜,焦距(f)、物距($\xi$)和像距($\eta$)满足透镜方程:$\frac{1}{\xi} + \frac{1}{\eta} = \frac{1}{f}$。当像平面位置不满足该方程时,物点会映射为圆形斑块,导致点重叠产生模糊。这种模糊可建模为二维高斯函数:$k(u, v) = \f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