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幕电子技术与无机磷光体发光原理
触摸屏幕电子技术
触摸电容
触摸电容取决于传感器设计、传感器集成、触摸控制器设计以及触摸本身。影响其电容的传感器特性包括:
- 前面板厚度
- 电极几何形状和间距
- X、Y 层间间距
- 后部屏蔽
由于存在诸多变量,传感器和触摸的电容可能会有显著变化。
电容测量方法
有多种测量电容的方法,下面重点介绍使用电容传感方法(CSM)的弛豫振荡器和电荷时间测量单元(CTMU)。
-
电容传感模块(CSM)
:CSM 是 Microchip 公司的专有硬件模块,可用于多种不同的 PIC 微控制器。它基于弛豫振荡器原理测量电容,产生一个振荡电压信号,其频率取决于连接到该模块的物体的电容。基本原理如下:
- CSM 以一定频率振荡,该频率取决于连接的感应电极的电容。
- 当在感应电极附近发生触摸时,CSM 频率会发生变化,因为触摸改变了电极呈现的总电容。
- CSM 频率的变化可作为触摸状态的指示。
-
电荷时间测量单元(CTMU)
:CTMU 是 Microchip 公司基于硅的专有模块,能够进行电容测量以及其他高级测量。可通过以下关系确定电容:
[i = C\frac{dv}{dt} = C\frac{\Delta V}{\Delta t}]
即:电流 = 电容 ×(电压变化 / 时间变化)
CTMU 有两种测量方法:
-
测量充电时间
后的电压方法
:
1. 将充电电压或电流连接到电容负载。
2. 启动计时器。
3. 等待固定的延迟时间。
4. 测量电容负载充电到的电压。
-
测量充电到测量电压
的时间方法
:
1. 将充电电压或电流连接到电容负载。
2. 启动计时器。
3. 测量电容负载充电到的电压。
4. 如果测量电压未超过定义值,则重复步骤 3。
5. 停止计时器,该时间表示电容负载充电到所需电压的时长。
数据解读
解读数据是确定传感器上是否有触摸激活的初始过程。这一步的复杂程度是不同触摸电子解决方案之间的关键区别。创建和确定合适的阈值是需要保护的秘密,必须区分真实的有意触摸与外界影响因素,如水、温度、传导或辐射噪声以及用户的无意碰撞。此功能可能存在于触摸电子设备本身,也可能作为应用程序软件的一部分。这些功能的质量因供应商和实现方式而异。一些差异可以通过额外的滤波器和具有高容错能力的软件应用程序来弥补,例如仅需激活大按钮的菜单应用程序。
-
数据过滤
:生成潜在数据后,总是有可能产生无效数据。添加过滤层是解决此问题的常见方法。此功能可能包括平均滤波器、“异常值”滤波器或其他从数据流中去除显著异常值的滤波器。高级或专有滤波器(如用于生成触摸释放状态的定时器)通常是特定于应用程序的,是与 IC 供应商合作以支持设计的结果。这些元素的存在和复杂性可以表明供应商在支持触摸设计方面的悠久历史。滤波器有时作为可配置寄存器内置在触摸电子设备中,这在高级触摸电子设备中很常见。更多情况下,它们以示例代码的形式提供,供用户在主机对触摸数据进行后处理时实现。
-
数据校准
:一些触摸技术具有固有的位置信息,而其他技术则呈现出可能因传感器而异甚至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数据范围。校准是将触摸数据值校正为在预期值范围内呈现的过程。最基本的例子是将触摸屏坐标校准到显示器的方向。触摸屏本身与下方显示的内容以及上下左右的方向没有关联。校准对于服务于多个市场和多种需求的现成触摸解决方案很重要。它通常由触摸电子设备的供应商以软件形式提供。嵌入式设备通常控制此元素,并将触摸系统所需的任何校准构建到主机的数据处理中。
手势
在现代触摸应用中,手势变得越来越流行。几乎任何支持运动检测的触摸技术都可用于生成手势信息。单触摸技术仅限于单触摸手势,如滑动和滚动动作,而多触摸技术则能够生成可解释为多种不同手势的数据。
触摸屏电子设备选项
选择触摸屏电子设备时,有多种选项,每种选项在价格、性能和开发时间之间都有各自的权衡。一般类别包括独立控制器、包含触摸支持的多功能设备以及具有触摸功能的主机 CPU。
- 一些触摸传感器制造商开发了与其传感器结构和技术配合使用的控制器,并与传感器捆绑销售。
- 其他专注于开发通用触摸控制器的解决方案旨在与任何传感器配合使用,无论制造商或结构如何,以在更换传感器和显示器时提供更大的供应链灵活性。在这些情况下,通常免费提供对所有主要操作系统的完整驱动程序支持,以及诸如多显示器支持、定时点击功能和其他专有功能等丰富的功能集。
- 模拟电阻式触摸控制器的另一个选择来自模数转换器(A/D)供应商。电阻式触摸屏解码从 A/D 测量开始,因此许多 A/D 供应商将其产品作为触摸屏控制器提供,并提供主机可用于处理来自此外部 A/D 数据的示例代码。这是提供触摸功能的简单方法,但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进一步开发以创建完整的触摸解决方案。
- 作为电子设备进一步集成的选项,许多微控制器公司提供将触摸屏驱动集成到微控制器甚至通用 CPU 中的软件堆栈或库。这允许进行灵活的设计,并可移植到许多通用设备。
- 嵌入式设计的核心处理器也可通过利用主机内置的 A/D 功能提供基本的 4 线电阻式触摸解码。如果主机能够处理负载且线路空闲,这对于某些设计来说可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在确定哪种传感器电子设备适合应用时,除了成本之外,还需要评估多个变量,如性能、开发时间、ESD 保护、RFI/EMF 保护、额外所需组件、供应链灵活性和支持水平。
触摸电子设备通信
所有触摸电子设备都通过通信协议将其数据呈现给软件或其他电子设备。根据控制器的不同,基本通信标准可能是 I2C、SPI、UART、PS/2、USB 或其他。用于嵌入式环境的控制器通常通过 I2C、SPI 或 UART 进行通信,而用于集成到完整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器通常使用 UART 或 USB。PS/2 的受欢迎程度已显著下降,并且由于 PS/2 规范存在一些额外的挑战。
-
数据包内的信息
:触摸控制器生成的数据包可以包含许多不同的信息。如果是简单的“控制器”,它可能只是一系列 A/D 测量值。更智能的控制器通常至少会输出以下信息:
- 触摸状态(触摸按下/释放)
- X 触摸坐标
- Y 触摸坐标
此外,数据包中还可能包含许多其他数据元素,如:
- 手势(如果检测到/识别)
- “置信度”
- 额外按钮(右键点击)
- 触摸 ID(如果是多触摸)
- Z 轴(“压力”)
- 触摸宽度
- 触摸高度
- 倾斜度
以 Microchip AR1000 数据包为例:
| Byte # | Bit 7 | Bit 6 | Bit 5 | Bit 4 | Bit 3 | Bit 2 | Bit 1 | Bit 0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P | X6 | X5 | X4 | X3 | X2 | X1 | X0 |
| 2 | X11 | X10 | X9 | X8 | X7 | Y6 | Y5 | Y4 |
| 3 | Y3 | Y2 | Y1 | Y0 | 0 | 0 | 0 | 0 |
| 4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 | 0 | 0 | 0 | Y11 | Y10 | Y9 | Y8 | Y7 |
其中:
- P:0 表示笔抬起,1 表示笔按下
- R:保留
- X11 - X0:X 轴坐标
- Y11 - Y0:Y 轴坐标
AR1000 数据包包含触摸(笔)状态和 X、Y 坐标等典型数据值。最少的信息量允许快速的数据包传输,从而实现快速响应。此外,第 7 位被标记为“同步位”,使软件能够轻松识别数据包的开始。
-
一些典型命令
:大多数触摸控制器至少支持基本命令,如启用和禁用。除此之外,许多控制器具有高度发达的命令集,允许配置序列号、记录校准以及访问板载 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以进行自定义使用。例如,AR1000 控制器支持以下命令:
- 启用触摸
- 禁用触摸
- 校准模式
- 寄存器读取
- 寄存器写入
- 寄存器起始地址请求
- 寄存器写入 EEPROM
- EEPROM 读取
- EEPROM 写入
- EEPROM 写入寄存器
这个简单的命令集允许实现高级功能,特别是访问和修改芯片内的配置寄存器。
无机磷光体发光原理
引言
发光可以定义为非白炽光源将能量转换为可见光(或近可见光)的过程。它可以由电子撞击、电磁辐射、化学、电气或生理激发以及摩擦和热刺激引起,与热激发黑体的宽带光发射(即白炽)不同。发射的光源于发光中心离散定态之间的电子跃迁,或者在具有离域电子的扩展电子态固体中,源于电子能带之间的跃迁。下面将讨论磷光体发光的物理原理以及它与显示应用的关系。
磷光体
磷光体可以定义为在吸收外部能量源的能量后表现出发光现象的固体材料。材料在暴露于激发辐射(或其他能量源)期间的光发射称为荧光,而在激发结束后仍可检测到的发射(余辉)称为磷光(可能持续数小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定义适用于无机材料,而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中,这些术语对于有机分子有特定的含义。对于有机化合物,荧光用于描述单重态的光发射,而磷光则指三重态的发射。
在显示技术中,磷光体的能量供应方式如下:
| 能量供应方式 | 对应发光类型 |
| ---- | ---- |
| 光子 | 光致发光 |
| 电场 | 电致发光 |
| 阴极射线 | 阴极射线发光 |
其他类型的发光包括化学发光、热致发光和摩擦发光。电致发光是指对特殊类型的磷光体(即电致发光(EL)磷光体)施加外部电场而产生的光发射现象。EL 磷光体经过特殊设计以响应这种电场。“EL”一词也用于描述低场、注入或复合发光产生的光发射。阴极射线发光是指由电子束激发的固体磷光体的发射。在阴极射线管(CRT)中,电子可以聚焦成束并在屏幕上进行光栅扫描。
磷光体本质上由非常纯净的无机材料掺杂合适的离子(称为激活剂)组成。激活剂的浓度通常从百万分之几到主晶格的 1 - 5%不等。通常,额外的离子在晶格中充当电荷补偿剂或施主,这些被称为共激活剂。例如,ZnS 主晶格磷光体的激活剂、共激活剂和猝灭离子的组合如下表所示:
| 激活剂离子 | 共激活剂离子(施主) | 猝灭离子(发光杀手)(受主) |
| ---- | ---- | ---- |
| Ag | Cl | Al、Fe |
| Cu | Br | Sc、Co |
| Au | I | Ga、Ni |
| Mn | In | |
斯托克斯和反斯托克斯发光
为了理解通常包含在发光总标题下的所有过程,首先需要了解光子如何与固态晶格相互作用。在斯托克斯发光中,较高能量(可能是光子或高能电子)以某种形式被吸收,然后发射出较低能量的光子。发射是由于从较高激发态到基态或较低能量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引起的。激发可能是由于吸收来自外部源的能量(如高能粒子、其他电子、光子或甚至外部电场),也可能是由于磷光体样品内的能量转移。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固体中的掺杂原子(阳离子)上,这个原子被称为激活剂,其位置称为活性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固体吸收的多余能量会转化为晶格振动能量(热量)。
如果不是斯托克斯发光,两个或更多光子激发同一个激活剂中心,则发射的能量可能高于激发光子的能量,这称为上转换,是一种反斯托克斯过程。该过程的动力学表现出发射强度对激发功率密度的非线性依赖关系。
二能级系统的自发发射
考虑由电偶极允许跃迁耦合的两个能级。除了受激发射(其速率与跃迁频率处的辐射密度成正比)之外,爱因斯坦发现为了在辐射场中达到热平衡,在跃迁频率处必须发生自发发射过程。自发辐射衰变率系数 (A_{21}) 是自然辐射寿命(即 1/e 发射寿命 (t))的倒数,可根据吸收系数 (B_{12}) 推导出发射寿命:
[A_{21} = \frac{1}{t} = \frac{8\pi h\nu_{21}^3}{c^3}\frac{g_1}{g_2}B_{12}]
其中 (h) 是普朗克常数,(c) 是光速,(\nu_{21}) 是跃迁频率,(g_1) 和 (g_2) 分别是较低和较高能级的简并度。可以看出,自发发射速率随跃迁频率 (\nu_{21}) 的增加而增加。需要注意的是,自发发射是一个随机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
电偶极跃迁
强吸收和发射是由电偶极类型的电子跃迁引起的。对于吸收情况,入射光束的振荡电场在分子中诱导出振荡偶极,当这与分子的自然频率对应时,会发生共振,分子从光波中获得能量。对于自发发射情况,可以认为发射是由真空电磁场的零点涨落激发的,这些涨落诱导分子中的振荡偶极,使其向周围场释放能量。在上述吸收和发射情况下,过程都是电偶极允许的。这种电偶极允许的跃迁发生在 s - p、p - d、d - f 跃迁中,但根据所谓的宇称或轨道选择规则,s - d、p - p、d - d、f - f 跃迁是电偶极禁止的。
振子强度
振子强度 (f_{21}) 用于指定跃迁的强度,它与自发辐射衰变率系数 (A_{21}) 成正比:
[f_{21} = \frac{mc^3}{8\pi^2\nu_{21}^2e^2}\frac{g_2}{g_1}A_{21}]
其中 (m) 是电子质量,(e) 是电子电荷,(c) 是光速,(g_2) 和 (g_1) 分别是较高和较低能级的简并度。振子强度将辐射发射和吸收的量子理论与经典理论联系起来,观察到对于电偶极允许的跃迁,(f) 接近 1,而对于禁止跃迁,(f) 远小于 1。
发射寿命
对于上述二能级系统,发射速率为:
[I_{em} = -\frac{dN_2}{dt} = A_{21}N_2]
其中 (N_2) 是在时间 (t) 时处于能级 2 的发射体数量,(A_{21}) 是自发发射速率系数。积分可得:
[N(t) = N(0)\exp(-A_{21}t)]
由于发射强度与任何给定时间的发射体数量成正比,所以:
[I(t) = I(0)\exp(-A_{21}t)]
将发射寿命 (t = \frac{1}{A_{21}}) 代入可得:
[I(t) = I(0)\exp(-\frac{t}{t})]
因此,当时间 (t) 等于 (t) 时,发射强度降至 (t = 0) 时值的 1/e(= 0.368)。因此,(t) 被称为 1/e 发射寿命。
发光是一个通用术语,用于描述发射过程,不区分发射寿命的长短,而荧光和磷光是更具体的术语。荧光是自旋允许((\Delta S = 0))的发射过程,由于产生发射的电子跃迁的振子强度相对较高,因此发生在相对较快的时间尺度上(1/e 发射寿命 < 约 1 ms)。相反,磷光是自旋禁止((\Delta S \neq 0))的发射过程,由于产生发射的电子跃迁的振子强度相对较低,因此发生在相对较慢的时间尺度上(1/e 发射寿命 > 约 1 ms)。典型激活剂离子的 1/e 发射寿命(秒)如下:
| 激活剂离子 | 1/e 发射寿命 |
| ---- | ---- |
| (Mn^{2 +}) (3d→3d) | ~ (10^{-2}) |
| (Cu^{+}) (4s→3d) | ~ (10^{-3} - 10^{-4}) |
| (Ag^{+}) (5s→4d) | ~ (10^{-6} - 10^{-5}) |
| (Eu^{3 +}) (4f→4f) | ~ (10^{-4} - 10^{-2}) |
| (Tb^{3 +}) (4f→4f) | ~ (10^{-4} - 10^{-2}) |
| (Ce^{3 +}) (5d→4f) | ~ (3×10^{-8}) |
| (Eu^{2 +}) (5d→4f) | ~ (8×10^{-7}) |
触摸屏幕电子技术与无机磷光体发光原理的关联与应用拓展
触摸屏幕电子技术与无机磷光体在显示领域的融合
在现代显示技术中,触摸屏幕电子技术和无机磷光体发光原理有着紧密的联系。触摸屏幕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界面,需要与显示设备的发光技术相配合,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无机磷光体作为显示设备中常用的发光材料,其发光特性直接影响着显示效果。
例如,在一些高端触摸屏显示器中,采用了电致发光的无机磷光体。这种磷光体在触摸屏幕电子技术的控制下,可以根据触摸操作实时调整发光的亮度、颜色等参数。当用户触摸屏幕时,触摸控制器检测到触摸信号,通过通信协议将信号传输给显示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根据信号调整施加在电致发光磷光体上的电场,从而实现发光效果的变化。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显示的交互性,还增强了显示的视觉效果。
触摸屏幕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触摸屏幕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触摸屏幕电子技术可能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
更高的灵敏度和精度
:为了实现更精准的触摸操作,触摸屏幕电子技术需要不断提高灵敏度和精度。这可能需要采用更先进的传感器设计和电容测量方法,以及更精确的数据解读和处理算法。
-
多模态交互
:除了传统的触摸交互,未来的触摸屏幕可能会支持更多的交互方式,如手势识别、压力感应、接近感应等。这将大大丰富人机交互的形式,提高用户体验。
-
柔性和可折叠设计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摸屏幕也将朝着柔性和可折叠的方向发展。这将使得触摸屏幕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场景,如可穿戴设备、折叠手机等。
-
集成化和智能化
:未来的触摸屏幕电子设备可能会更加集成化和智能化。例如,将触摸控制器、显示驱动电路、传感器等集成在一起,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触摸屏幕可以自动学习用户的操作习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无机磷光体发光原理的应用前景
无机磷光体发光原理在显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在其他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
照明领域
:无机磷光体可以用于制造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例如,通过优化磷光体的发光特性,可以制造出具有高显色指数、低色温的照明灯具,提供更加舒适的照明环境。
-
生物医学领域
:在生物医学领域,无机磷光体可以用于生物成像和检测。例如,将具有特殊发光特性的磷光体标记在生物分子上,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实时监测和成像,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
太阳能电池领域
:无机磷光体可以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通过将磷光体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表面,可以将吸收的太阳光转换为更适合太阳能电池吸收的光谱,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总结与展望
触摸屏幕电子技术和无机磷光体发光原理是现代显示技术和相关领域的重要基础。触摸屏幕电子技术通过不断优化电容测量、数据处理和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人机交互体验。无机磷光体发光原理则通过研究发光的物理机制,为显示设备和其他领域提供了高性能的发光材料。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触摸屏幕电子技术和无机磷光体发光原理将不断创新和融合。它们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例如,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虚拟现实等领域,触摸屏幕电子技术和无机磷光体发光原理的结合将创造出更加智能、舒适的环境。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关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例如,在提高触摸屏幕灵敏度和精度的同时,需要解决抗干扰、功耗等问题;在应用无机磷光体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和稳定性等问题。只有不断克服这些挑战,才能推动触摸屏幕电子技术和无机磷光体发光原理的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操作建议
触摸屏幕电子设备的选择与使用建议
- 选择适合的设备 :在选择触摸屏幕电子设备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设备。考虑设备的性能、功能、价格、开发时间等因素,同时要关注设备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 正确使用和维护 :在使用触摸屏幕电子设备时,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过度用力触摸或刮擦屏幕。同时,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 数据处理和优化 :对于触摸屏幕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例如,通过调整数据过滤和校准参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机磷光体应用的注意事项
- 材料选择和制备 :在应用无机磷光体时,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备方法。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具有合适发光特性的磷光体,并采用科学的制备工艺,保证磷光体的质量和性能。
- 环境适应性 :无机磷光体的发光特性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在应用时,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磷光体在不同环境下都能正常发光。
- 安全和环保 :在使用无机磷光体时,要注意安全和环保问题。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磷光体,同时要妥善处理废弃的磷光体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关流程和表格总结
触摸屏幕电子设备数据处理流程
graph LR
A[数据生成] --> B[数据过滤]
B --> C[数据校准]
C --> D[数据解读]
D --> E[输出结果]
| 步骤 | 描述 |
|---|---|
| 数据生成 | 触摸屏幕传感器检测触摸信号,生成原始数据 |
| 数据过滤 | 通过滤波器去除无效数据和异常值 |
| 数据校准 | 将触摸数据值校正为在预期值范围内呈现 |
| 数据解读 | 确定传感器上是否有触摸激活,分析触摸状态和坐标等信息 |
| 输出结果 | 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给显示设备或其他应用程序 |
无机磷光体应用场景与特点
| 应用场景 | 特点 |
|---|---|
| 显示领域 | 提供高亮度、高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的显示效果 |
| 照明领域 | 高效节能,可实现不同的照明效果 |
| 生物医学领域 | 可用于生物成像和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
| 太阳能电池领域 | 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通过以上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触摸屏幕电子技术和无机磷光体发光原理的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两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潜力,期待它们在更多领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超级会员免费看
2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