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学习的示例与应用及自适应共振理论解析
1. 竞争学习的基础要点
在竞争学习中,对于增量更新的稳定性和收敛定理,只有在模式足够稀疏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证明。这里的稀疏模式是指能找到一组聚类,使得聚类内的最小重叠超过该聚类与其他聚类间的最大重叠。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证明定理(如使用随机逼近方法)和对真实数据进行分类,在学习过程中降低学习率是很有帮助的。通常初始时使用较大的学习率可以鼓励广泛探索,后期使用较小的学习率则能抑制胜者的进一步变化,并对权重进行细化。常见的学习率调整方式有 $\eta(t) = \eta_0t^{-\alpha}$(其中 $\alpha < 1$)或 $\eta(t) = \eta_0(1 - e^{-\alpha t})$。
也可以从成本函数出发推导出学习规则。例如,Bachmann 等人在 1987 年提出用不同的幂律替代原有的二次形式。他们还让获胜的权重向量除了受自身聚类中的输入向量吸引外,还会受到其他聚类中输入向量的排斥。当 $p = N - 2$ 时,在 $N$ 维输入空间中权重向量的运动类似于静电点电荷的运动,这种模型被称为库仑能量网络。
2. 竞争学习的应用
2.1 图二分问题
图二分问题是将给定的图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且两部分之间的连接尽可能少。对于图中的每个顶点,使用一个二进制的 0/1 输入,同时设置两个输出单元来分别表示两个分区。
为了构建解决该问题的网络,我们可以用偶极子刺激来表示图的每条边,即边的两个顶点同时开启。将这些模式作为输入数据,网络会尝试将它们大致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且重叠最小。
例如,在 Rumelhart 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8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