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生产环境与后续发展全解析
1. Docker生产环境管理
在拥有多个Docker主机时,管理工作会变得复杂。例如使用Portainer等工具管理少量主机还不错,但主机数量增多时就会变得麻烦。而且,若运行多个孤立的Docker主机,在主机间移动容器也会受限。
不过,可以借助Weave Net等工具跨多个独立的Docker主机扩展容器网络。同时,根据托管环境,还能在外部存储上创建卷并按需提供给Docker主机,但这需要手动管理容器在主机间的迁移。
当有多个主机时,还需考虑容器间的请求路由问题:
- 若有外部负载均衡器(如AWS中的ELB),能否动态添加从负载均衡器端口x到Docker主机端口y的路由,再将流量路由到容器?
- 若多个容器需通过同一外部端口访问,该如何处理?
- 是否需要安装Traefik、HAProxy或NGINX等代理,基于域名或子域名的虚拟主机来接受和路由请求,而非仅使用基于端口的路由?
2. Docker工作流考量
2.1 兼容性
即便应用程序在开发者本地的Docker安装中运行正常,也需确保将其部署到Kubernetes集群等环境时,仍能以相同方式工作。同时,要考虑应用程序内部与同一应用集中其他容器的通信方式。
2.2 参考架构
选择集群技术时,要查看是否有可用的参考架构,最好遵循接近或匹配拟议环境的最佳实践指南,避免创建单点故障。此外,要关注推荐资源,合理配置管理节点和Docker主机数量。还要了解集群技术支持的辅助技术,如远程存储、负载均衡器和防火墙等。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