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社会可及性与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多维洞察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子社会的可及性以及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电子社会可及性的相关研究,以及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电子社会可及性研究
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相关研究于2002年秋季开展,借助众多在线数据库对1995年至今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共找到约300篇文章,并对其中100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了精读。研究中明确了两个重要概念:
- 可用性(Availability) :指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物理访问,即在家、学校拥有计算机并能连接互联网。
- 可接近性(Approachability) :指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心理访问,即能够以易于交互的方式理解和接收信息。
解决方案的分类
研究发现,解决方案通常与研究类型和提出者所在的研究群体相关,主要分为聚焦技术、用户或环境三类:
- 技术类 :包括软件产品、特殊浏览器等。
- 用户类 :如用户教育等。
- 环境类 :涵盖组织、经济、法律等环境因素。
研究成果的分类映射
研究将文献分为五个大类:
1. 残疾人的互联网可接近性 :主要探讨残疾人在具备物理访问条件后,如何理解和获取互联网信息。多数解决方案集中在技术方面,如WAI3组织制定的指南、特殊浏览器和软件等,但缺乏对信息组织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