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电子社会可及性与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多维洞察

电子社会可及性与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多维洞察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子社会的可及性以及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电子社会可及性的相关研究,以及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电子社会可及性研究
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相关研究于2002年秋季开展,借助众多在线数据库对1995年至今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共找到约300篇文章,并对其中100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了精读。研究中明确了两个重要概念:
- 可用性(Availability) :指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物理访问,即在家、学校拥有计算机并能连接互联网。
- 可接近性(Approachability) :指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心理访问,即能够以易于交互的方式理解和接收信息。

解决方案的分类

研究发现,解决方案通常与研究类型和提出者所在的研究群体相关,主要分为聚焦技术、用户或环境三类:
- 技术类 :包括软件产品、特殊浏览器等。
- 用户类 :如用户教育等。
- 环境类 :涵盖组织、经济、法律等环境因素。

研究成果的分类映射

研究将文献分为五个大类:
1. 残疾人的互联网可接近性 :主要探讨残疾人在具备物理访问条件后,如何理解和获取互联网信息。多数解决方案集中在技术方面,如WAI3组织制定的指南、特殊浏览器和软件等,但缺乏对信息组织

感应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观测器(MRAS)+模数最优法整定电流环和对称最优法整定速度环的无感算法(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感应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的无感算法,结合模型参考自适应观测器(MRAS)实现转速和磁链的在线估计,省去机械传感器,提升系统可靠性。控制系统采用经典的双闭环结构,其中电流环通过模数最优法进行PI参数整定,以获得快速响应和良好稳定性;速度环则采用对称最优法进行调节器设计,增强抗干扰能力和动态性能。整个控制策略在Simulink环境中完成建模仿真,验证了其在无位置传感器条件下仍能实现高性能调速的可行性。; 适合人群:自动化、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校科研人员以及从事电机控制、电力电子运动控制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研究无速度传感器电机控制技术,特别是MRAS在转速辨识中的应用;②掌握模数最优法对称最优法在电流环和速度环PI参数整定中的设计流程工程实践;③通过Simulink仿真平台复现先进控制算法,服务于教学实验、科研项目或工业原型开发。;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Simulink模型同步学习,重点关注MRAS观测器的构建原理、PI参数整定的理论推导仿真验证环节,同时可进一步拓展至参数鲁棒性分析实际硬件实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