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中的因果推断与偏差来源
1. 基线协变量与统计分析计划
在量化按方案效应时,我们需要对基线和随时间变化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因为患者在基线后会继续执行治疗策略,所以对随时间变化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是必要的。此外,由于失访可能会产生选择偏倚,这种情况下,为了确定意向治疗效应和按方案效应,需要对随时间变化的变量进行调整。当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受到治疗策略的影响时,通常需要使用 g - 方法。
统计分析计划方面,必须定义一个基线期。在基线期结束时,患者必须满足入选标准,并且研究结局应在基线期结束后进行计数。在目标试验中,随访开始于治疗策略分配之时。对于观察性暴露,我们可以将符合条件的个体开始治疗策略的时间视为基线。
患者满足入选标准的时间情况有两种:
- 单个时间点:不同个体的这个时间点可能不同。
- 多个时间点:此时有两种无偏选择:
- 使用单个符合条件的时间(例如第一个符合条件的时间)。
- 使用所有符合条件的时间或部分符合条件的时间。
可以为治疗启动指定宽限期,这更接近医疗实践中的常规做法。但宽限期会使个体的观察性暴露可能遵循多种策略,对于在宽限期内发生事件的个体来说情况会变得特别复杂。目标试验提供了一种与潜在结果框架一致的因果推断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识别假设和局限性,从而基于行政索赔和电子健康记录数据进行更可靠的推断。
2. 效应修饰与交互作用
效应修饰和交互作用这两个概念常被混淆,下面我们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
2.1 效应修饰
我们可能关注整个总体或部分总体的因果效应。例如,实施甲型肝炎疫苗接种计划会覆盖全体人群;而丙型肝炎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02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