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中的因果推断:从理论到实践
在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准确推断因果关系对于理解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因果推断的相关概念,包括有向无环图(DAG)的应用、随机实验和观察性研究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模拟目标试验。
1. DAG与可交换性假设
DAG是一种用于表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图形工具。在分析中,我们需要根据以下规则判断路径是开放还是封闭:
1. 若没有条件变量,路径包含对撞机时被阻塞(封闭)。
2. 包含被条件化的非对撞机的路径被阻塞。
3. 被条件化的对撞机不会阻塞路径。
4. 有后代被条件化的对撞机不会阻塞路径。
当所有路径都被阻塞时,两个变量是d - 分离的,否则是d - 连接的。如果两个变量在给定某个其他变量L时是d - 分离的,那么它们在给定第三个变量的条件下是条件独立的。这对于识别因果效应所需的条件可交换性假设非常重要。
2. 随机实验
虽然药物流行病学常涉及回顾性观察性研究,但随机实验也有重要意义。随机实验可分为边际随机实验和条件随机实验。
2.1 边际随机实验
在边际随机实验中,治疗分配机制与潜在结果独立,即具有边际可交换性(Ya ⊥A)。当均值可交换性(E[Ya |A = 1]=E[Ya|A = 0])和因果一致性成立时,因果效应可在观察数据中识别。
2.2 条件随机实验
在条件随机实验中,边际可交换性可能不成立,但可以假设在测量的协变量L条件下的可交换性(Ya ⊥A | L)。此时,因果效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E[Y_a] = \sum_{l}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