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体的软件工程:概念、历史与实例
1. 引言
在当今时代,软件需要在复杂且动态的环境中成功运行,同时具备适应性、灵活性和鲁棒性。将软件设计为一组智能体的集合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智能体是在其环境中自主运行的软件实体,能够主动实现目标,并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例如,在运输物流应用中,自主智能体相互协商以安排交付,并在出现延误时重新协商。
智能体技术已经有许多实际应用,包括生产调度、多领域模拟、能源生产与分配、运输物流、危机管理、柔性制造、空中交通管制和业务流程管理等。有证据表明,智能体技术能够显著加快和模块化开发较为复杂的应用程序,尤其是在动态领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有研究显示,使用智能体技术可使生产力提高达 350%。这主要是因为执行引擎负责计划选择(基于上下文评估)和故障恢复(基于程序结构),从而减轻了程序员编写这些细节的负担。
面向智能体的软件工程(AOSE)关注开发基于智能体的系统的工程方面,以及如何支持其开发。其工作旨在为从业者提供设计智能体系统的方法和支持工具。AOSE 的工作性质更侧重于(面向人类的)模型、过程和工具,而非算法、理论、形式模型或定理。
一个方法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 过程 :定义整体的开发流程。
- 模型 :使用设计工件来捕获过程的关键结果。
- 符号 :用于表达模型,符号的定义可正式程度不同。
- 技术 :提供执行关键步骤的详细指南。
此外,方法还基于一组概念。虽然智能体和对象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关键差异,如自主性和主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