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体系统的规范与验证
1. 引言
多智能体系统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构建一个能运行的多智能体系统相对容易,但要确保系统始终“正常工作”则极具挑战性。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评估系统是否符合预期,如何精确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怎样保证所构建的系统与这些描述相符。此外,评估他人构建的多智能体系统是否满足自身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1 为何需要逻辑、规范和验证
随着多智能体系统在安全关键领域(如航空航天、工厂流程)的应用日益广泛,确保系统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按预期运行至关重要,因为这可能涉及到人类生命安全。在安全关键应用之前,还有一类业务关键应用,智能体的故障虽不危及生命,但可能严重影响业务的可行性,例如金融、安全或隐私方面的故障。即使是非关键应用,多智能体软件也应按预期工作,因为软件故障可能导致负面宣传、法律问题、产品召回以及软件修订和重新测试等严重后果。
以下是三个著名的事件,如果采用更好的规范和验证方法,这些事件或许可以避免:
- AT&T 电话网络故障(1990 年) :纽约市的美国电话网络大面积中断 9 小时,损失数亿美元,原因是 C 编程语言中 break 语句的错误解释。
- 奔腾 FDIV 漏洞(1994 年) :奔腾芯片的浮点除法单元(FDIV)出现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估计损失 5 亿美元,并对公司形象造成严重损害。此后,芯片设计师大力投资形式验证技术。
- 阿丽亚娜 5 号火箭灾难(1996 年) :阿丽亚娜 5 号火箭坠毁,损失超过 5 亿美元,对太空可靠性形象产生了非常负面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