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体社会中的信任与声誉模型解析
1. 应对信任模型的多样性
信任模型的表示和计算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步骤大致相同,包括收集经验、计算信任评估,然后决定是否信任某个智能体。然而,这些模型的多样性带来了两个重要挑战:如何比较信任模型,以及使用不同信任模型的智能体如何交换信任信息。
为了比较信任模型,ART测试床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举措。它具有两个主要作用:
- 作为竞争平台,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客观指标比较他们的技术。
- 作为实验工具,具有灵活的参数,允许研究人员进行可定制、易于重复的实验。
不过,ART竞赛也凸显了统计方法的局限性。表现最佳的信任模型在测试床的特定场景中表现良好,但难以解释其成功原因,也难以将经验应用于实际。此外,由于表示的高度异质性,不同的信任模型无法交换信任信息。异构信任模型之间的互操作性需要对信任概念进行严格的语义定义,社会学基础对于定义精确的信任概念语义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与其他软件智能体以及人类的信任决策实现互操作性。
2. 多智能体社会中的声誉
声誉在人类社会中由来已久,它不仅是一种社会机制,有助于规范个体行为,还在个体层面上是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来源。声誉可定义为“一个社会实体就目标对象的行为所表达的内容”。这里的“社会实体”是由一组个体及其社会关系或属性构成的群体,在成员和整个社会面前具有独特的身份。例如,公司、体育俱乐部等都是社会实体的例子。
声誉的定义包含几个重要方面:
- 淡化个体身份:在讨论声誉时,我们关注的是群体的整体评价,而非个体的意见。这使得声誉能够有效传播社会评价,减少报复恐惧,因为评价的责任由社会实体承担,而非个体。
- “说”的重要性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