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类型的分类
P2P --- point to point --- 点到点网络(串型链路:两个节点难扩展)
MA --- Multi-Access Network --- 多点接入网络(以太网络)
BMA --- Broadcast Multi-Access Network --- 广播型多点接入网络
NBMA --- Non-Broadcast Multi-Access Network --- 非广播型多点接入网络
数据链路层协议
MA网络
以太网协议
二层网络(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协议,就是以太网协议
特点
需要使用MAC地址对我们的设备进行区分和标识
原因
利用以太网协议建立起的二层网络中可以包含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口,每个以太网之间都可以通过交互以太网帧(以太网链路传输的数据包)的方式进行二层通讯。
BMA
因为其支持多节点接入网络,所以,按大类属于MA网络;又因为其本身支持广播行为,所有,细分可以属于BMA范畴
构建方法
使用以太网线连接设备的以太网接口,形成的网络就是以太网络,所运行的二层协议就是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线: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都是以太网线
以太接口:设备上默认提供的Ethernet(百兆口)接口,GigabitEthernet(千兆口)接口,乃至于Ten-GigabitEthernet(万兆口)接口都属于以太网接口
以太网特色:可以提供极大的传输效率
之所以能够提供极大的传输效率,是因为其实现了 --- 频分技术
频分技术:一根铜丝上发送不同频段的电波互不干扰,实现数据的并行发送,起到叠加带宽的效果。
P2P网络
网络中有且只有两太设备,则这样的网络就不使用MAC地址进行设备的区分和标识了,这样的网络我们就可以理解为P2P的网络。当一个网络中只能存在两台设备,并且不允许第三台设备加入,这样的网络我们称为P2P网络
点到点网络搭建
使用串线连接设备的串线接口,形成的网络就是一个P2P网络
串线
1.串线是一种古老的线,早期主要使用串线来传输数据
2.串线的种类比较多,我们目前还在使用的串线,比如:
VGA视频线(投影仪,老机房的显示器)
Console配置线(配置交换机路由器,母口)
3. ENSP中的连接线(串线)

串口
串线需要连接串门的串口,一般的网络设备中没有安装串口,需要我们使用拓展接口卡来增加串口模块。(这里说的是ENSP里面的情况)

串线的标准
串线的传输速率较低,存在两个标准
E1标准 --- 传输速率定义为:2.048Mbps --- 欧洲标准
T1标准 --- 传输速率定义为:1.544Mbps --- 北美标准
HDLC ---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协议)这是一种专门应用在串线链路中的协议
标准
HDLC目前分为两种,一种是满足工业标准HDLC协议,还有一种是非标的HDLC协议
标准的HDLC --- ISO组织根据SDLC(IBM公司提出的面向比特的同步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改进发展而来的
非标的HDLC --- 各个厂家在ISO标准的HDLC上再进行修改而成
注意:标准的HDLC和非标的HDLC彼此之间不兼容的。 ----思科默认串线协议就是HDLC协议
HDLC网络搭建
这里需要搭建一个串线网络,并让其按照HDLC协议来封装数据。

这里注意,华为设备串线网络默认使用下协议并不是HDLC协议,而是PPP协议
我们可以先通过命令来看下我们添加的这个串口的二层参数
[R1]display interface Serial 4/0/0(查看二层参数)
那如何将他修改成HDLC呢?可以进入串线接口中,使用以下命令:
[R1-Serial4/0/0]link-protocol hdlc
Warning:The encapsulation protocol of the link will be changed.Continue?[Y/N]:y
调整好了之后我们使用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来看下当前这个接口的状态。
[R1-Serial4/0/0]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
之后我们可以使用上面的命令再查看一下接口的链路协议,我们发现,此时,已经变成
--- Nonstandard HDLC ---即非标的HDLC
此时两边可通信(两边同时配置,协议相同才能通讯)
PPP --- 点到点协议
和之前的HDLC一样,PPP协议也是一个可以应用于串线链路的协议。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
PPP协议的优点
1.相较于HDLC,PPP协议其兼容性较好,PPP协议是有统一的标准的,任何串线接口,只要其能够支持全双工(接口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通信方式,便能支持PPP协议
2.其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 --- PPPOE (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即将PPP协议移植到了以太网中
3.可以完成认证和授权
PPP会话的搭建
PPP协议他和我们TCP协议类似,也是有建立会话的过程的。PPP协议建立会话要经历是哪个阶段:
1.链路建立阶段 --- LCP建立
2.认证阶段 --- PPP认证
3.网络协议协商阶段 --- NCP协商
其中,认证阶段是可选项,如果需要认证的话,则进行,否则可以直接进入第三阶段。
链路建立阶段 --- LCP建立
通讯双方通过相互发送LCP协议数据包来协商链路搭建的参数,比如MRYU值(即在PPP数据帧中所允许携带的最大数据单元,单位也是字节,默认值也是1500),因为会话建立的第二阶段认证是可选的,所有,这里还需要协商是否需要认证,以及使用什么方法进行认证。

文章介绍了网络的两大类型——点到点(P2P)和多点接入(MA)网络,包括其特点和构建方法。在MA网络中,以太网协议是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依赖MAC地址进行通信。P2P网络则通常不使用MAC地址。此外,文章详细阐述了串行通信中的HDLC和PPP协议,强调了PPP协议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

397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