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随意转载,但请写上译者文章地址,
http://blog.youkuaiyun.com/taquguodedifang/article/details/48622135
点击查看原文地址,水平有限,请轻拍,
////////////////// 分割线 : 以下为翻译原文 ////////////////////
努力编码,不然回家!
2013年4月12,晚上7点53分,作者:约翰·斯拉库萨

回到2001年,当苹果决定制作属于自己的浏览器时,它选择了KDE项目的 KHTML/KJS 作为渲染引擎(内核)的技术基础。苹果并不只是“使用”了这一技术,而是在源码上修改,并且花了好几年的时间,雇佣了一大批聪明、经验丰富的开发者,给他们时间和所需的资源去改进KHTML/KJS。这就是 WebKit 。
在开源软件的世界里,想要宣称对一个项目的“所有权”,唯一合法的方式是:贡献最多、最好的更新,成为开发过程的实际驱动力。由于WebKit跑在了前面,苹果没有动力帮助同步 KHTML。两个项目有不同的目标以及显著不同的限制。最后 KDE 还是参与进了 WebKit。虽然 KHTML 一直在持续开发,但 WebKit 遥遥领先。
当谷歌试图引进自己的浏览器时,那是2008年,它选择了 WebKit 作为渲染引擎(内核)的基础。相比在 WebKit 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分支,谷歌选择了融入到已存在的 WebKit 社区。在当时,苹果是 WebKit 世界里唯一的巨头,但是我们看看自从谷歌加入后发生了什么 。(数据来源于Bitergia.)
根据上面两幅图表,并且了解过去的10年里苹果与谷歌之间的故事的话,就明白以下两件事之一必然发生:要么谷歌成为 WebKit 开发的事实主导者,即“拥有者”;要么谷歌建立自己的 WebKit 分支。结果是后者成真了,这就是 Blink 。
谷歌已经证明它有能力、经验、资源来开发世界级的浏览器。它制作了自己的 JavaScript 引擎;制作了自己的多进程架构,为了稳定且代码隔离;并且给WebKit添加了数量巨大的改进。现在它也开始掌控起渲染引擎。
苹果被置于何地呢?因为所有有争议的代码都是开源的,所以苹果可以自由地把来自 Blink 的改进添加到 WebKit 。当然,谷歌没想过帮助苹果来干这事。另外,Blink 已明确声称,将很快成为与原有 WebKit 有巨大差异的分支。来自 Google’s press release about Blink一文:“我们预计,很快将删除7000多个文件,删掉7个生成体系。这包含了450万行代码。”
苹果,以及其他的 WebKit 社团,有技巧和能力来推动 WebKit 继续向前,保持与谷歌的宏大的 Blink 计划同样的步调吗?简单的回答是:“当然啦!是苹果创建了 WebKit 项目,而且在谷歌加入之前做的也相当不错。” 但是我看着这两张图表,表示怀疑。
WebKit 最近的故事也给了我警示。谷歌不想再贡献自己的多进程架构到 WebKit 项目,所以苹果创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稍微令人疑惑地被命名为 WebKit2 。当谷歌选择在浏览器应用中加入进程管理时,苹果自行将多进程支持合并入 WebKit 引擎。这意味着使用 WebKit2 的应用程序获得了多进程的便利,而且不需做任何特殊操作。
这些听起来都不错,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谷歌的Chrome已被证明,当面对行为错误的网页时,容错性、兼容性都比苹果的Safari—基于WebKit2——好的多。我整天同时运行两个浏览器,然后一周过去了,使用Safari我很少不碰见令人害怕的“网页无响应”对话框,这会提醒我重新加载每一个打开的标签页来恢复正常操作。
安卓继承者
拥有研发能力来掌控基础技术也是公司的一种自立。三星的智能手机业务目前依赖于其他公司研发的一个平台。利用他人的产品,可以节省时间与金钱,但是毫无疑问地,如果三星对于其最赚钱的产品线之一有更大的控制力,它将过的比现在滋润的多。
麻烦的是,我不认为三星足够专业到能独自主导一个可能的安卓分支。开发一个现代的操作系统,以及相关的工具链、文档、开发者支持系统、app store等等,是一项浩繁的任务。历史上,成功地大规模完成这项任务的公司,屈指可数,请记住其中没有三星。当然,马上开始投入工作,建立专业权威,是可行的,但这并不容易,并且需要几年的投入。我打赌三星办不到。
脸书“主页”也可以被视作一种自立,从基于开发者的角度。 脸书明显地想要表明它是未来移动计算的重要组成,但是当你“仅仅是一个网站”时,这并不容易做到。“主页”让脸书把自己置于已有的基于安卓的智能手机的前沿与中心位置。
对于脸书,在一个被宿敌(谷歌)掌控的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移动战略,似乎并不明智。但是“主页”项目也许是长期计划的第一步,并最终导致脸书的安卓分支。如果是这样的话,接下来的问题是:离开谷歌的帮助,脸书真的能掌控自己的平台吗?
脸书已经证明它能扩展自己的工具箱。在过去的几年,它不断地雇佣有才能的设计师,并吞并了业界公认设计力很强的公司。脸书“主页”是这些努力的第一个成果,并且总的来说,其用户界面精致优雅,这往往是与苹果相联系的,而不是脸书。
当然,一个锁屏替换离完整的操作系统还有相当大的差别。也许脸书只是想一边慢慢地在用户体验上获得长足进步,一边尽可能长时间地骑在熊身上,让谷歌来处理脏活累活,来维护和推动平台向前。
有些人怀疑开放源代码的情况下,谷歌作用在安卓生态系统上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脸书主页已经被拿来作为谷歌在做无用功的力证。人们说:看看谷歌最凶猛的敌人之一,如何把谷歌当傻瓜一样戏弄。谷歌做了所有的苦力活,最后脸书来了, 做了一小部分,完全为了自己的目的。
但是再看看上面的两幅图表。现在想想类似的安卓源码图表。任何一家拥有基于安卓的产品的公司,如果想要脱离谷歌的控制,不得不做好准备,并且要有能力去适应谷歌的节奏。操作系统不会自我编写;平台不会自我维护;开发者需要工具以及支持;技术不断进步。仅仅修复bug并支持新型硬件是不够的。要想成功地建立安卓分支,一家公司不得不主导开发,就像以前的苹果从 KHTML 孕育出 WebKit ,比如现在的谷歌从 WebKit 分支出 Blink 。
这不是一场即时战略游戏。像三星与脸书这样的企业,不能只是开采资源并且建立新的开发者兵营。在新的领域建立权威,这需要几年的艰苦努力,也需要在招聘时的一点点运气。
脸书也许已经投入到这个过程中好几年了。它最近收购了一家神秘的,可能与操作系统相关的创业公司osmeta,显示了这一可能性。与此同时,三星已经加入到一个探索性的项目中:开发一款新式的渲染引擎。
谷歌当然也有自己的烦恼,但是也许能在最后关头拯救它的,是它已被证明的成功掌控富有进取心的的软件项目的能力。现在,在通往安卓王座的道路上,横在三星、脸书以及其他后来者面前的挑战已经很明显。而且正如一位智者曾说的,“想要国王的位置,那你最好不要有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