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linux裁剪树莓派完整sd卡镜像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Ubuntu系统下裁剪树莓派的完整SD卡镜像,以解决恢复镜像时速度慢的问题。通过挂载img、识别分区、初始化空白img、格式化分区、备份数据,最后成功将32G镜像裁剪至3G左右,提高写入速度。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解决了最小镜像的制作问题以后,就发现手里已经积攒了不少用Win32DiskImager制作的完整sd卡镜像。虽然压缩过了以后很小,但是在恢复镜像时32G大小的写入速度简直慢到龟速,所以我通过Ubuntu来裁剪一下完整的sd卡镜像。

首先,准备镜像与系统。我用的是Ubuntu 14。
然后安装必要的软件

sudo apt-get install dosfstools dump parted kpartx

一、挂载img
在系统中将镜像挂载到loop设备中

sudo losetup /dev/loop0 shumeipai.img

二、挂载boot分区与root分区
创建img_temp文件夹将镜像文件挂载到该文件夹

mkdir -p img_temp/boot/
mkdir -p img_temp/root/
sudo kpartx -av /dev/loop0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时候可以看到镜像的分区这时候我们需要将boot与root加载到临时文件夹中。
boot分区的结尾为12880,root分区为磁盘结尾。

#loop0p6、loop0p7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boot="/dev/mapper/loop0p6"
root="/dev/mapper/loop0p7"
sudo mount $boot img_temp/boot/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了解如何正确备份或复制树莓派SD。首先,我得回忆一下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看看里面提到了哪些方法和工具。引用里提到了dd命令、Win32DiskImager、PiShrink工具,还有镜像备份脚本等方法。用户可能对这些工具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不太清楚,需要详细解释。 首先,dd命令是Linux系统下常用的工具,可以全盘备份SD。用户可能需要知道具体的命令格式,比如输入和输出的路径,以及如何压缩备份文件。同时,使用dd命令需要特别注意设备路径不能搞错,否则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引用[1]和[2]都提到了这一点,需要强调注意事项,比如使用sudo权限和确认设备路径。 接下来是Win32DiskImager,这对Windows用户比较友好。用户只需要插入SD,选择输出路径和文件名,然后读取即可。但问题在于备份的镜像文件会与SD容量相同,比如32G的会生成32G的文件,即使实际数据只有2G。这可能不方便存储或传输,所以需要后续处理,比如使用PiShrink压缩。引用[4]提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需要解释如何用PiShrink来缩小镜像体积。 然后PiShrink工具的使用方法需要说明,比如在Linux环境下运行脚本,自动调整分区大小。这里要注意的是,PiShrink只能在Linux使用,用户可能需要有基本的命令行操作能力。引用[3]提到它可以裁剪使用的分区,所以需要告诉用户步骤,比如先备份再用PiShrink处理。 另外,引用[4]还提到一个镜像备份脚本的方法,可能是在Linux下更灵活的备份方式,但用户可能需要下载脚本并执行。这部分可能需要进一步解释脚本的使用步骤,确保用户能正确操作。 用户可能关心的问题包括备份后的镜像如何还原,不同工具之间的优缺点,以及处理备份文件大小的问题。所以应该在回答中比较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比如Windows用户推荐Win32DiskImager,Linux用户推荐dd加PiShrink。同时,要提醒备份时的存储空间问题,确保有足够的空间,避免在共享文件夹中操作导致失败,如引用[4]所述。 另外,常见问题如设备路径错误、空间不足、权限问题都需要在注意事项中提到。比如使用dd命令时,一定要确认/dev/mmcblk0是正确的设备路径,避免覆盖其他磁盘。还有备份时间可能较长,需要耐心等待。 最后,生成的相关问题应该覆盖用户可能进一步想知道的内容,比如如何压缩镜像、不同工具的优缺点比较、还原步骤以及处理备份失败的方法。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继续探索。</think>### 树莓派SD备份与拷贝方法 #### 1. **使用 `dd` 命令(Linux环境)** - **步骤**: 1. 将SD插入Linux设备,确认设备路径(通常为 `/dev/mmcblk0`)。 2. 执行备份命令: ```bash sudo dd if=/dev/mmcblk0 | gzip > /path/to/backup.img.gz ``` 该命令将SD内容压缩为 `.img.gz` 文件[^1][^2]。 3. 还原镜像到新SD: ```bash gunzip -c /path/to/backup.img.gz | sudo dd of=/dev/mmcblk0 ``` - **注意事项**: - 操作需谨慎,输入(`if`)和输出(`of`)路径不可颠倒,否则可能覆盖磁盘数据。 - 备份文件需存储在剩余空间大于SD容量的位置[^4]。 --- #### 2. **使用 Win32DiskImager(Windows环境)** - **步骤**: 1. 下载并安装 [Win32DiskImager](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win32diskimager/)。 2. 插入SD,选择镜像输出路径,点击“Read”生成 `.img` 文件。 3. 写入新SD时,选择镜像文件并点击“Write”。 - **缺点**: - 备份的镜像文件大小等于SD容量(如32GB生成32GB文件),需后续压缩处理。 --- #### 3. **使用 PiShrink 压缩镜像Linux环境)** - **作用**:裁剪使用的分区,缩小镜像体积。 - **步骤**: 1. 安装 PiShrink: ```bash wget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Drewsif/PiShrink/master/pishrink.sh chmod +x pishrink.sh ``` 2. 压缩备份的镜像: ```bash sudo ./pishrink.sh backup.img shrunk_backup.img ``` 输出文件 `shrunk_backup.img` 体积显著减小[^3]。 --- #### 4. **镜像备份脚本(Linux环境)** - **步骤**: 1. 下载脚本(如 `rpi-backup`)并赋予执行权限。 2. 运行脚本自动备份,生成按实际数据大小的镜像文件。 --- ### 工具对比与注意事项 | 方法 | 适用系统 | 优点 | 缺点 | |-----------------|-----------|-------------------------------|-------------------------------------| | `dd` + `gzip` | Linux | 灵活、支持压缩 | 需命令行操作,易出错 | | Win32DiskImager | Windows | 图形化界面简单易用 | 镜像体积大,需额外压缩 | | PiShrink | Linux | 自动裁剪使用空间 | 依赖Linux环境 | | 备份脚本 | Linux | 自动化、镜像体积优化 | 需下载脚本并配置权限 | - **关键提示**: - 备份前确保SD未被挂载(Linux中可用 `umount`)。 - 虚拟机操作时,避免在共享文件夹中备份(可能因权限失败)。 - 还原后需扩展文件系统(使用 `raspi-config` 或 `gparted`)。 ---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