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作用域

本文通过生动的比喻,详细解释了Web开发中request、session及application三种作用域的区别和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掌握不同场景下的信息共享策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作用域(scope)分为四种,分别为:

  -- page 在当前页面有效(仅用于JSP中) 

-- request 在当前请求中有效 
-- session 在当前会话中有效 
-- application 在所有应用程序中有效

       所谓“作用域”就是“信息共享的范围”,也就是说一个信息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效。

       page因为仅用于JSP中,这里只讲述其他三种作用域。

话说武松一日来到景阳岗,见一旗帜迎风飘扬,旗子上书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岗”。 武松叫道:“店家,拿三碗酒来,再切两斤熟牛肉!”店小二应声道:“三碗好酒,二斤熟牛肉啰~~”里面厨师赶忙当当当当切好牛肉,店小二倒上三碗酒,店小二端上前来。

武松咕咚咕咚连干三碗,叫一声“好酒!店家,再来三碗!”小二忙又倒上三碗好酒,武松一饮而尽。就这样前前后后武松一共喝了十八大腕。付了帐刚要走,店小二道: “客官,这前面山上有大虫,客官刚刚喝完十八碗酒恐怕过不得岗,不如在小店暂住一夜, 待明天和猎户一同过岗岂不是好?”

之后武松说什么就留待各位看官自己去回忆啦。在这段武松打虎中, 大家有没有看到些熟悉的东西?

武松: 浏览器。 
酒馆: 服务器。 
店小二、厨师: Servlet或者JSP。 
来三碗好酒!: 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 
店小二上酒: 服务器的响应。 
武松从进店到离开: 一个HTTP对话。 
我们可以看到,Web交互的最基本单位为HTTP请求(武松点菜)。 每个用户从进入网站到离开网站这段过程称为一个HTTP会话 (武松进店到出店),一个服务器的运行过程中会有多个用户访问,就是多个HTTP会话(酒馆当然不可能只接待武松一个客人)。

那么作用域就可以理解为:

request HTTP请求开始到结束这段时间 
session HTTP会话开始到结束这段时间 
application 服务器启动到停止这段时间

一、request

一个HTTP请求的处理可能需要多个Servlet合作(武松点菜时店小二就要吩咐厨房做菜), 几个Servlet之间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传递信息(店小二就用吆喝的方式通知厨房),但这个信息在请求结束后就无效了(厨房在做完菜之后就不用再管这道菜的事儿了)。

Servlet之间的信息共享是通过HttpServletRequest接口的两个方法来实现的:

void setAttribute(String name, Object value) 将对象 value 以 name 为名称保存到request作用域中。 
Object getAttribute(String name) 从request作用域中取得指定名字的信息。 
doGet()、doPos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就是 HttpServletRequest 对象, 使用这个对象的 setAttribute 即可传递信息。

那么设置好信息之后,如何将信息传给其他Servlet? 这就要用到 RequestDispatcher 接口的 forward 方法,将请求转发给其他Servlet。

RequestDispatcher ServletContext.getRequestDispatcher(String path) 取得Dispatcher以便转发。path为转发的目的Servlet。 
void RequestDispatcher.forward(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将request和response转发。 
因此,只要在当前Servlet中先 setAttribute,然后forward,最后在forward到的Servlet中 getAttribute即可实现信息传递。

PHP的程序员可能不太好理解这一段,因为PHP中没有转发的概念,一个请求只能由一个PHP文件来处理,所以PHP中根本没有request作用域的概念。而Servlet则不同,请求可以在应用程序中任意转发,所以用 request作用域在不同Servlet之间传递信息。 需要注意两点:

转发不是重定向,转发是在Web应用内部进行的。PHP支持重定向但没有转发。 
转发对浏览器是透明的,也就是说,无论在服务器上如何转发,浏览器地址栏中显示的仍然是最初那个Servlet的地址。 


二、session

session作用域比较容易理解,同一浏览器访问多次,在这多次访问之间传递信息,就是session作用域。 ('''武松每次点菜帐房先生都要记一笔账,等武松走之前结帐用。这笔帐在武松吃饭过程中始终有效,即位于session作用域中''')

session是通过HttpSession接口实现的。

Object HttpSession.getAttribute(String name) 从session中获取信息 
void HttpSession.setAttribute(String name, Object value) 向session中保存信息 
而通过HttpServletRequest.getSession()方法可以获得HttpSession对象。

HttpSession HttpServletRequest.getSessio() 获取当前请求所在的session的对象。 
session的开始容易判断(浏览器发出第一个HTTP请求即可认为会话开始),但结束就不好判断了(因为浏览器关闭时不会通知服务器“我关了,会话可以结束了”),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方法判断:如果一定的时间内客户端没有反应,则认为会话结束。 Tomcat的默认值为120分钟,但这个值也可以通过 HttpSession 的 setMaxInactiveInterval 方法来设置。

void setMaxInactiveInterval(int interval) 设置绘画的超时值。 
如果想主动让会话结束,如用户单击“注销”的时候,可以使用 HttpSession 的 invalidate 方法:

vooid invalidate() 强制结束当前session。 


三、application

application作用域就是服务器启动到关闭的整段时间, 在这个作用域内设置的信息可以被所有应用程序使用。 (餐馆打烊后结帐,用到的即是开张到打烊之间的所有信息。)

 application作用域上的信息传递是通过ServetContext实现的。

Object getAttribute(String name) 从application中获取信息。 
void setAttribute(String name, Object value) 向application作用域中设置信息。 
总结

可以看到,每个作用域除了实现接口不同、意义不同之外,它们的使用方法和作用都是相同的, 都是通过 getAttribute 和 setAttribute 方法进行信息传递。

作用域       意义                实现接口 
request HTTP请求内   HttpServletRequest 
session HTTP会话内    HttpSession 
application 服务器生命周期内ServletContext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详细解释Spring Bean的作用域,包括单例、原型、请求、会话等。首先,我得回忆一下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看看里面有哪些关键点需要涵盖。用户提到了单例(singleton)、原型(prototype)、请求(request)、会话(session)和应用(application)作用域,还有可能涉及其他作用域吗?根据引用[3],还有request、session、application这些作用域,而引用[4]提到了WebSocket作用域,但用户的问题里没有提到,可能需要简要带过。 首先,单例作用域是默认的,每个Spring容器中只有一个实例。这点在引用[1]和[2]里都提到过,需要强调它的共享性和适用场景,比如无状态的服务层Bean。接着是原型作用域,每次请求都创建新实例,适合有状态的Bean,比如用户特定的数据。这部分引用[3]和[4]有说明。 然后是Web相关的作用域:request、session、application。request作用域每个HTTP请求创建一个实例,适合存储请求相关的数据,比如表单数据。session作用域每个用户会话一个实例,比如用户登录信息。application作用域对应ServletContext,整个Web应用共享一个实例,类似单例但范围更广,可能用于全局配置。这些在引用[3]中有列表,引用[4]也提到Web应用中的作用域。 接下来需要解释如何配置这些作用域。在XML中使用scope属性,或者用注解如@Scope。例如,@Scope("prototype")。可能需要给出代码示例,比如在Java配置中使用@Component和@Scope注解,或者XML中的<bean>标签设置scope属性。根据引用[1]里的例子,单例Bean用@Component,而原型可能需要明确指定@Scope。 另外要注意作用域的使用场景和潜在问题。比如单例Bean不能持有会话或请求相关的状态,否则会导致并发问题。原型作用域可能导致资源消耗增加,需谨慎使用。Web作用域在非Web环境中不可用,需要确保应用环境正确。 用户的问题还提到了“多例”,其实这就是原型作用域,所以需要统一术语,可能指出prototype即多例。另外,需要说明不同作用域的生命周期管理,比如单例由容器管理销毁,而原型作用域的实例容器不跟踪销毁,需要自己处理。 可能还需要比较单例和原型的区别,强调单例的性能优势和原型的状态独立性。同时,提到在分布式系统中,会话作用域可能需要额外的处理,比如使用Spring Session来管理。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解释每个作用域,并给出配置示例。可能还需要包括常见问题,比如作用域选错导致的bug,如何选择合适的场景等。 现在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作用域,比如WebSocket作用域,但用户没有提到,可能暂时不深入。确保引用文献正确标注,比如引用[3]提到了各个作用域,引用[4]详细解释了单例和原型。需要正确对应引用标记,避免混淆。 总结下来,回答的结构应该是: 1. 总述Bean作用域的概念 2. 逐个介绍各个作用域(singleton、prototype、request、session、application) 3. 配置方法(注解和XML) 4. 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5. 相关问题生成 需要确保使用正确的中文术语,避免直译英文导致的误解。比如“prototype”翻译为“原型”或“多例”,根据引用中的用词,统一使用“原型”可能更准确,但用户问题里用了“多例”,需要说明两者等同。 可能还需要指出,在Spring的文档中,prototype作用域被称为原型,而多例是俗称,但实际是同一个概念。这有助于用户理解不同资料中的术语差异。 在代码示例方面,引用[1]给出了单例Bean的示例,可以补充原型Bean的示例,如使用@Scope("prototype")。XML配置的例子也可以提及,比如<bean scope="prototype">。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时要围绕作用域的类型、配置、选择场景、潜在问题等,帮助用户进一步学习。</think>### Spring Bean作用域详解 #### 1. 作用域总览 Spring Bean作用域定义了Bean实例的**创建方式**、**生命周期**及**共享范围**。常见作用域包括单例(Singleton)、原型(Prototype)、请求(Request)、会话(Session)和应用(Application)[^3][^4]。 --- #### 2. 核心作用域详解 1. **单例作用域(Singleton)** - **特性**:默认作用域,整个容器中仅创建一个实例,所有请求共享该实例[^1][^2]。 - **适用场景**:无状态服务(如工具类、配置类)。 - **配置示例**: ```java @Component // 默认即为单例 public class SingletonBean { /*...*/ } ``` 2. **原型作用域(Prototype)** - **特性**:每次依赖查找或注入时生成新实例,容器不管理其生命周期[^3]。 - **适用场景**:有状态对象(如用户会话数据)。 - **配置示例**: ```java @Component @Scope("prototype") public class PrototypeBean { /*...*/ } ``` 3. **请求作用域(Request)** - **特性**:每个HTTP请求创建一个实例,请求结束后销毁[^3]。 - **适用场景**:存储请求级数据(如表单参数)。 - **配置示例**: ```java @Component @Scope(value = WebApplicationContext.SCOPE_REQUEST, proxyMode = ScopedProxyMode.TARGET_CLASS) public class RequestBean { /*...*/ } ``` 4. **会话作用域(Session)** - **特性**:每个用户会话(HttpSession)对应一个实例,会话过期后销毁。 - **适用场景**:用户登录信息、购物车数据。 - **配置示例**: ```java @Component @Scope(value = WebApplicationContext.SCOPE_SESSION, proxyMode = ScopedProxyMode.TARGET_CLASS) public class SessionBean { /*...*/ } ``` 5. **应用作用域(Application)** - **特性**:整个Web应用共享一个实例,生命周期与ServletContext一致[^3]。 - **适用场景**:全局配置(如数据库连接池)[^3]。 - **配置示例**: ```java @Component @Scope(value = WebApplicationContext.SCOPE_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Bean { /*...*/ } ``` --- #### 3. 配置方式对比 | 方式 | 单例 | 原型 | Web作用域(Request/Session) | |--------|----------------|-----------------|-----------------------------------| | 注解 | `@Component` | `@Scope("prototype")` | `@Scope(WebApplicationContext.SCOPE_XXX)` | | XML | `<bean scope="singleton">` | `<bean scope="prototype">` | `<bean scope="request/session">` | --- #### 4. 注意事项 1. **单例与线程安全**:单例Bean需避免成员变量存储状态,否则可能引发并发问题。 2. **原型作用域的资源管理**:容器不负责销毁原型Bean,需手动释放资源。 3. **Web作用域依赖**:Request/Session作用域仅在Web环境中生效,需添加`spring-web`依赖[^3]。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