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_buffer_alloc函数

本文介绍usb_buffer_alloc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其参数含义。此函数用于为URB_NO_xxx_DMA_MAP分配DMA一致性缓冲区,并返回CPU空间指针及DMA地址。文中详细解释了各个参数的作用,并强调了释放内存时应使用usb_buffer_free。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void *usb_buffer_alloc (struct usb_device *dev, size_t size, gfp_t mem_flags, dma_addr_t *dma);

这个函数是 usbcore 提供的 . 从名字上就能知道它是用来申请内存的 ,内核中给出了一些介绍。

* usb_buffer_alloc - allocate dma-consistent buffer for URB_NO_xxx_DMA_MAP
 * @dev: device the buffer will be used with
 * @size: requested buffer size
 * @mem_flags: affect whether allocation may block
 * @dma: used to return DMA address of buffer
 *
 * Return value is either null (indicating no buffer could be allocated), or
 * the cpu-space pointer to a buffer that may be used to perform DMA to the
 * specified device.  Such cpu-space buffers are returned along with the DMA
 * address (through the pointer provided).
 *
 * These buffers are used with URB_NO_xxx_DMA_MAP set in urb->transfer_flags
 * to avoid behaviors like using "DMA bounce buffers", or tying down I/O
 * mapping hardware for long idle periods.  The implementation varies between
 * platforms, depending on details of how DMA will work to this device.
 * Using these buffers also helps prevent cacheline sharing problems on
 * architectures where CPU caches are not DMA-coherent.
 *
 * When the buffer is no longer used, free it with usb_buffer_free().

第一个参数就是 struct usb_device 结构体的指针 , 第二个参数申请的 buffer 的大小 , 第三个参数 ,GFP_KERNEL, 是一个内存申请的 flag, 通常内存申请都用这个 flag, 除非是中断上下文 , 不能睡眠 , 那就得用 GPF_ATOMIC, 这里没那么多要求 .而 usb_buffer_alloc() 的第四个参数 涉及到 dma 传输 .该函数不仅进行内存分配,还会进行DMA映射,这里第四个参数将被设置为DMA地址。

这个地址用于传输DMA缓冲区数据的urb。

usb_buffer_alloc 申请的内存空间需要用它的搭档 usb_buffer_free() 来释放 .

<think>嗯,用户现在问的是`snd_pcm_set_managed_buffer`接口的作用。之前他们已经问了关于ALSA驱动中填充substream的位置,现在这个问题看起来是进一步深入ALSA驱动开发的缓冲区管理部分。 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ALSA驱动中的缓冲区管理机制。ALSA驱动中,PCM子流的缓冲区分配和管理是一个关键部分,尤其是在DMA传输的情况下。开发者需要确保缓冲区正确分配,并且与硬件兼容。手动管理这些缓冲区可能会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所以ALSA提供了一些辅助函数来简化这个过程。 `snd_pcm_set_managed_buffer`这个函数,我应该先查一下它的定义和用法。根据之前的知识,这个函数通常是用来让ALSA框架自动管理PCM子流的DMA缓冲区。也就是说,开发者不需要手动分配或释放缓冲区,而是由ALSA内部来处理,这样可以减少错误并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接下来,用户可能想知道这个函数的具体参数和调用时机。比如,它是在初始化阶段调用还是在某个回调函数中调用。根据之前的回答,类似`snd_pcm_set_ops`这样的函数是在创建PCM实例后设置的,而缓冲区管理可能也是在初始化阶段进行的,比如在probe函数中或者在某个子流操作函数中。 另外,用户可能会关心这个函数与其他缓冲区管理函数(比如`snd_pcm_lib_preallocate_pages`)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过去,ALSA推荐使用`snd_pcm_lib_preallocate_pages`来进行缓冲区的预分配,而`snd_pcm_set_managed_buffer`可能是一个更新的接口,或者提供了更灵活的配置选项。 还需要考虑用户的实际应用场景。他们可能在开发一个声卡驱动时遇到了缓冲区分配的问题,或者想优化现有的驱动代码,减少手动管理缓冲区的工作量。了解这个函数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更高效地使用ALSA框架提供的功能,避免重复造轮子,同时确保驱动程序的稳定性和性能。 此外,可能需要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这个函数,比如在代码中的哪个位置调用它,参数应该怎么设置。例如,在设置PCM操作的时候,或者在子流的open回调函数中,调用这个函数来启用自动缓冲区管理。同时,可能需要说明这个函数支持的缓冲区类型,比如是否只支持连续的DMA缓冲区,或者也支持分散/聚集模式。 还需要注意不同内核版本中这个函数的可用性。如果这个函数是在较新的内核版本中引入的,用户可能需要确保他们的内核版本兼容,或者是否有替代方法适用于旧版本的内核。 总结来说,用户希望了解`snd_pcm_set_managed_buffer`的作用、用法、适用场景以及与其他相关函数的区别。回答时需要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可能还需要代码示例和对比,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接口。</think>在 ALSA 驱动开发中,**`snd_pcm_set_managed_buffer()`** 是一个关键接口,用于自动管理 PCM 子流的 DMA 缓冲区内存分配和释放。它的核心作用是 **简化驱动开发中对 DMA 缓冲区的管理**,避免手动分配/释放内存的复杂性。 --- ### **接口定义** ```c int snd_pcm_set_managed_buffer( struct snd_pcm_substream *substream, // 目标子流(Playback/Capture) int type, // 内存类型(如 SNDRV_DMA_TYPE_DEV) struct device *dev, // 关联的 DMA 设备 size_t size, // 缓冲区最小大小 size_t max // 缓冲区最大大小 ); ``` --- ### **核心作用** #### 1. **自动分配与释放** - **分配时机**:当 PCM 子流的硬件参数(`hw_params`)被设置时,ALSA 框架会根据 `size` 和 `max` 自动分配满足条件的 DMA 缓冲区。 - **释放时机**:当子流关闭(`hw_free`)或驱动卸载时,缓冲区会被自动释放。 - **开发者无需手动调用** `dma_alloc_coherent()` 或 `snd_pcm_lib_malloc_pages()` 等函数。 #### 2. **统一内存管理** - 直接绑定到 `substream->dma_buffer`,确保: - 缓冲区地址与硬件 DMA 引擎兼容。 - 内存对齐和连续性符合硬件要求(如 `SNDRV_DMA_TYPE_DEV` 类型保证物理连续)。 #### 3. **硬件约束集成** - 自动将缓冲区大小限制作为硬件约束(`SNDRV_PCM_HW_PARAM_BUFFER_BYTES`),确保后续参数配置不会超出范围。 --- ### **典型使用场景** 在 PCM 子流的初始化阶段(如 `.open` 回调或驱动 `probe` 函数)调用此接口,例如: ```c static int my_pcm_open(struct snd_pcm_substream *substream) { struct my_device *dev = snd_pcm_substream_chip(substream); // 设置自动管理的 DMA 缓冲区 int ret = snd_pcm_set_managed_buffer( substream, SNDRV_DMA_TYPE_DEV, // 内存类型:设备DMA可访问的连续物理内存 &dev->pci_dev->dev, // PCI设备(或其他DMA设备) 4096, // 最小缓冲区大小(字节) 128 * 1024 // 最大缓冲区大小(字节) ); if (ret < 0) return ret; // 其他初始化... return 0; } ``` --- ### **参数详解** | 参数 | 说明 | |-------------------|----------------------------------------------------------------------| | `type` | DMA 内存类型,常见值:<br>- `SNDRV_DMA_TYPE_DEV`: 设备 DMA 可访问的物理连续内存<br>- `SNDRV_DMA_TYPE_DEV_UC`: 非缓存内存<br>- `SNDRV_DMA_TYPE_VMALLOC`: 通过 vmalloc 分配(非物理连续) | | `dev` | 关联的 DMA 设备(如 PCI 设备的 `struct device` 指针) | | `size` / `max` | 缓冲区大小的下限和上限(字节) | --- ### **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 特性 | `snd_pcm_set_managed_buffer()` | 传统手动管理(如 `snd_pcm_lib_malloc_pages()`) | |--------------------------|----------------------------------------------------|---------------------------------------------------| | **内存分配/释放** | 全自动 | 需在 `hw_params`/`hw_free` 回调中手动处理 | | **代码复杂度** | 低(一行配置) | 高(需处理分配失败、对齐等问题) | | **灵活性** | 受限(由 ALSA 框架管理) | 高(可自定义分配策略) | | **适用场景** | 标准 DMA 设备(如 PCI 声卡) | 特殊硬件(需自定义内存管理) | --- ### **注意事项** 1. **内存类型选择**: - 若硬件要求物理连续内存(如大多数 DMA 控制器),必须使用 `SNDRV_DMA_TYPE_DEV`。 - 对非连续内存需求(如某些 USB 音频设备),可使用 `SNDRV_DMA_TYPE_VMALLOC`。 2. **大小限制**: - `max` 不应超过硬件支持的 DMA 区域大小(如 PCI 设备可能限制为 4MB)。 3. **兼容性**: - 该接口在较新内核中替代了旧版 `snd_pcm_lib_preallocate_pages()`,推荐优先使用。 --- ### **总结** 通过 `snd_pcm_set_managed_buffer()`,驱动开发者可以: 1. **减少样板代码**:避免手动管理 DMA 缓冲区的分配/释放。 2. **提高健壮性**:由 ALSA 框架统一处理内存对齐和硬件约束。 3. **专注硬件逻辑**:将开发重点集中在 `.trigger`、`.pointer` 等硬件操作回调函数上。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