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知识管理

本文从一个程序员的视角来讨论知识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什么是知识管理

为什么要管理知识

如何管理知识

什么是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一般指个人通过工具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进行知识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范围很广,一般的知识管理方法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http://www.jianshu.com/p/dbdac17eb9ff

为什么要管理知识

计算机行业的一个特点是新技术更新特别快,意味着程序员需要不停地学习,才能跟上行业的发展。所以,知识管理对程序员非常重要。有意识,成体系地管理知识能够:

更有效地学习新的知识。
如果我们已经建立好一个技术知识体系,新的技术也只是在其他技术上建立起来的,有了坚实基础,学习新技术就会更有效。

更好地掌握知识。
使用合适的工具,正确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让知识凝固在脑海,而不是流走。

节约时间成本。
程序员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例如说部署开发环境的时候,如果有把解决方案记录下来,就能省去重新解决问题的时间。

如何管理知识

程序员的知识获取途径大部分来自于搜索引擎(谷歌可以提高搜索效率)和技术书籍,这与其他行业不同。主要原因是技术知识一个主要来源是互联网,例如说技术博客,技术文档等。因此,程序员的知识管理主要围绕互联网展开(并不意味着书籍就不重要)。

我把程序员的知识管理分为三个过程:

知识积累

碎片整理

思考加工

知识积累

想想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积累方式有哪些?也许记笔记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对于程序员来说,用笔记录笔记并不现实,我刚学 C++ 的时候就是把语法记在笔记上。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很低效的。更有效的方法是用笔记软件帮我们记录文章。例如说,印象笔记,有道笔记等。

一开始我看到好的技术文章时,都是加书签存起来。后面发现这样不能离线访问,而且链接可能会失效。后来用上了笔记软件,于是我可以把文章保存到笔记中,随时可以翻出来看。可以说,笔记软件给知识积累带来了极大方便,同时可以分类管理不同的知识。

知识积累难在养成积累的习惯。以前我解决某个问题,谷歌了很久找到一篇文章解决了问题。解决之后并没有记录下来,结果下一次遇到同样问题,我又浪费了很多时间搜索解决方法。重复多次之后,我意识到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所以逐渐养成了保存各种文章的习惯。这些网上积累下来的文章,成为了我知识体系的土壤。

现在开始,使用笔记软件分门别类地保存网上看到的文章,这里要着重强调一下分类的重要性,好的分类可以节省你以后重新检索文章的时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劳动上。笔记软件一般都会提供浏览器插件,保存起来是很方便的。

碎片整理

我自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要用到某个 Linux 命令的时候,经常大费周章地去搜索。有人说直接查 man 手册不是很快吗?确实查 man 手册比查搜索引擎要快,但是有两个问题:一是看了 man 手册的命令语法,我还得试试看;二是如果我不知道命令的名字怎么查 man。所以,最快的方法不是搜索引擎,也不是 man 手册,而是个人 wiki。

与大家平常所知的 wiki 不同,个人 wiki 主要是用来记录知识碎片的,例如说:某个常用命令的语法,特定的软件配置等等。如果还是不理解,可以看看我的个人 Wiki:http://wiki.xiaohansong.com/ 。这些知识碎片是我们初步消化的知识,只不过因为太过碎片,不能够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很多人以为把看到的文章保存到自己的笔记里面,就有一种已经掌握它的错觉,结果保存了成千上百的文章,却一篇都没认真看完。别人的文章是他的知识沉淀,并不是自己的。随时把文章中的精华提取整理到 wiki,才能初步消化知识,为后面的思考加工做准备。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笔记软件记录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呢?用 wiki 当然是有理由的:

笔记软件保存的主要是知识原料。我们从网上保存别人的文章到笔记,存下来的知识是别人的,你只是存下来而已,还没经过消化。我们上面把笔记软件定义为知识的仓库,如果把初步消化后的知识也存在那里,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当然你一定要这么做也可以,但我有分层的思维定势,这算是职业病吧。

wiki 是随处可访问的。wiki 发布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它。

wiki 是分享的。任何人都可以访问你的 wiki,分享自己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如何制作自己的 wiki 呢?我自己用的是 Simiki: http://simiki.org/ ,具体用法查看 Simiki-个人Wiki写作:http://wiki.xiaohansong.com/tool/simiki.html。发布到互联网我用的是Github Page,具体操作自行搜索。

思考加工

写博客是最好的思考加工知识的方法。当年我也是被刘未鹏的

 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

 http://mindhacks.cn/2009/02/15/why-you-should-start-blogging-now/ 和 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http://mindhacks.cn/2009/02/09/writing-is-better-thinking/给带入坑的。写博客的好处我就不提了,看上面两篇文章就够洗脑了。下面我着重谈谈如何写好博客的一点个人经验。

博客少写纯操作指南类的文章。网上大部分博客写的都是纯操作指南类的文章,例如,如何搭建 LAMP 之类,可能作者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是说纯操作指南类的文章不好,相反我觉得这种文章很重要,只是它的位置不对。它应该放在 wiki 中,因为纯操作指南类的文章只是描述步骤,关注点是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写博客的关注点应该在为什么,讲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另外不要钻牛角尖,我说的是纯操作指南,不要以为只要是搭建环境之类的文章都不能写,这里的“纯”代表只给步骤,不提背后的原理。其实写得好的操作指南应该力求让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定期写文章。 万事开头难,动笔开始写作很难,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养成定期写文章的习惯,至少确保一个月一篇的节奏。

自荐文章到各个技术头条。例如说:伯乐头条,开发者头条,极客头条等,有读者才有动力,同时也是保证自己写好文章的监督。

写博客的工具。我自己用的是托管在 Github Page 的 Hexo 静态博客。搭建教程见 用hexo搭建github博客。如果你有服务器的话,可以试试 wordpress,ghost 之类的博客软件。

把无法加工的知识写到 Wiki。例如说:git 的一些配置和用法,这些内容在官方文档都能找到,写在博客也只是搬运工,除非你有新的理解。

总结

以上是我摸打滚爬两年多积累的经验之谈,如果你有好的经验欢迎留言交流。一开始我是在 优快云 写博客,只不过走了不少弯路,后来折腾 个人博客: https://hexo.io/zh-cn/docs/index.html,最后又开了 个人 Wiki。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管理方法。最后总结一下:

知识积累:使用笔记软件保存好的文章,积累知识。

碎片整理:在个人 wiki 上记录初步消化的知识碎片。

思考加工:对存在笔记和 wiki 中知识进行思考加工后写在博客。

以上讲的是如何在互联网中学习积累,但是千万不要忽视了看书这一重要方法,书中的知识是成体系的,知识密度高,网上的文章良莠不齐,不成体系,比较碎片化。合理分配时间看书和上网学习是很重要的。

 转自:http://blog.xiaohansong.com/2016/01/16/kownledge-Management/

知 识 管 理 程 序 延锋彼欧 编号:YFPO-SS04-21 版本/版次:1/0 第 1 页 共 6 页 本程序公司网页发布版有效,其他方式的文件仅供参考。 资产类型:C 1.0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各种知识的识别挖掘、维护管理和运用分享过程,通过对知识的管理和不断更新,实 现知识从资产到价值的转换,特编制此文件。 2.0 范围 2.1 涉及过程和活动对象 本文件适用于总部、分公司、控股子公司的知识管理过程 2.2 本过程(程序)主导部门 质量系统科 3.0 参考文件和标准 4.0 术语 4 . 1 知 识 : 是 公 司 员 工 共 同 的 经 验 固 化 和 认 识 成 果 , 是 在 运 营 及 管 理 过 程 中 总 结 归 纳 出 来 的 、 可 以 指 导 他 人 实 践 操 作 的 各 种 工 具 、 流 程 、 技 术 标 准 、 教 材 、 数 据 信 息 等 , 如 B B P , 批 量 问 题 措 施 总 结 、 Q C 成 果 、 科 技 成 果 、 知 识 产 权 ( 专 利 、 企 业 标 准 、 F M E A 等 ) 、 6 西 格 玛 项 目 报 告 、 I 制 造 、 O P L 等 。 4 . 2 知 识 分 类 : 知 识 分 为 显 性 知 识 和 隐 性 知 识 。 显 性 知 识 是 能 够 直 接 以 文 字 、 符 号 、 图 形 等 方 式 表 达 的 知 识 , 保 存 形 式 诸 如 书 籍 、 文 档 、 刻 录 盘 等 ; 隐 性 知 识 不 能 够 以 文 字 、 符 号 、 图 形 表 达 , 通 常 保 存 于 人 的 大 脑 中 。 4 . 3 知 识 维 度 : 企 业 的 知 识 产 生 于 业 务 运 作 过 程 。 延 锋 彼 欧 根 据 对 各 类 信 息 和 知 识 分 类 命 名 的 常 用 习 惯 , 并 与 日 常 工 作 相 对 应 , 将 知 识 划 分 为 四 个 维 度 : 专 业 领 域 维 度 、 供 应 商 维 度 、 客 户 维 度 、 知 识 等 级 维 度 。 4 . 3 . 1 专 业 领 域 维 度 : 与 公 司 各 部 门 在 其 专 业 领 域 工 作 相 关 , 并 根 据 公 司 业 务 运 作 系 统 Y F P O S 分 类 , 分 为 M 1 \ M 2 \ O 1 \ O 2 \ S 1 \ S 2 六 个 领 域 的 知 识 。 4 . 3 . 2 供 应 商 维 度 : 与 为 延 锋 彼 欧 提 供 服 务 或 产 品 的 供 应 商 相 关 的 知 识 。 4 . 3 . 3 客 户 维 度 : 与 为 其 提 供 服 务 或 产 品 的 客 户 相 关 的 知 识 。 4 . 3 . 4 知 识 等 级 维 度 : 知 识 被 加 工 的 程 度 , 亦 可 理 解 为 知 识 载 体 。 4.4 公司信息按重要度分为四个等级:A 类信息、B 类信息、C 类信息和 D 类信息。 修订记录: 版本/版次 修订人 修订日期 生效日期 修订内容 1/0 徐杰 2016/5/8 2017/4/19 首次发布 知 识 管 理 程 序 延锋彼欧 编号:YFPO-SS04-21 版本/版次:1/0 第 2 页 共 6 页 本程序公司网页发布版有效,其他方式的文件仅供参考。 资产类型:C A 类信息:包含公司重要商业秘密的信息,通常限于公司高层、公司部分重要岗位员工、某重要 项目组的少数成员知晓,任何对此类信息的非授权访问和泄露都会对于公司声誉、经营、财务 直接造成重大损失。 B 类信息:涉及个人隐私或公司或特定部门商业秘密及技术秘密的信息,通常限于本部门内部人 员知晓,此类信息的公开有可能导致公司或部门的声誉、经营、财务蒙受重大损失或员工隐私 的泄露。 C 类信息:仅供内部传阅和使用的信息,通常在公司范围内共享使用,此类信息的对外披露不直 接造成企业声誉、经营、财务上的损失或造成的损失较小。 D 类信息:所有可以直接对外披露的公司信息,此类信息的发布不会对公司、客户以及商业伙伴 带来任何不利的影响。 4 . 5 知 识 标 签 : 知 识 标 签 是 对 知 识 属 性 的 一 种 诠 释 , 它 反 映 了 知 识 的 归 属 、 涵 盖 范 围 以 及 贴 标 签 者 的 知 识 经 验 。 它 按 用 户 的 常 用 习 惯 将 知 识 合 理 的 分 类 , 便 于 用 户 按 标 签 检 索 知 识 。 知 识 管 理 程 序 延锋彼欧 编号:YFPO-SS04-21 版本/版次:1/0 第 3 页 共 6 页 本程序公司网页发布版有效,其他方式的文件仅供参考。 资产类型:C 5.0 流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