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javaEE学习】redis的简单入门

本文详细介绍了Redis在Linux环境下的安装步骤及基本配置,并深入探讨了Redis与Java的连接方式及五种核心数据结构:String、Hash、List、Set、Sorted Set的特点与常用命令。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四月份学习的redis,虽然我个人认为应该分到数据库里,但是我学习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JAVAEE开发,所以我继续归类到这个类里。redis的环境我是搭建在自己的特惠买的阿里云服务器上,自学的入门教程,如有问题欢迎指出,彼此交流。

 

1.redis在linux上的安装

1.1安装redis编译的C环境,如果不安装的话,后面编译redis的环境会有报错。命令如下”yum install gcc-c++”
1.2将redis的压缩安装包上传到linux服务器并解压到/usr/local目录下。命令如下”tar -xvf redis-x.x.x.tar.gz -C /usr/local”
1.3进入redis-X.X.X目录,使用”make”命令编译redis

1.4在redis-X.X.X目录中使用”make PREFIX=/usr/local/redis install”的命令安装redis到/usr/local/redis中

1.5启动redis(启动命令为./redis-server)

1.6拷贝redis-X.X.X中的redis.conf到安装目录redis中,redis.conf可以视为启动的配置文件。命令如下” cp redis.conf ../redis/bin/”

 

1.7编辑redis.conf为自动后台运行。命令如下”vi redis.conf”修改 daemonize由no为yes

 

1.8启动redis在bin下。命令如下”./redis-server redis.conf”

 

关闭redis服务,杀进程:

 

或者

 

1.8把redis的端口号增加到防火墙里,不同产品增加到防火墙的方式不同。命令如下”/sbin/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6379 -j ACCEPT”;同时永久保存到防火墙里,命令如下”/etc/rc.d/init.d/iptables save”

 

 

2.Redis与Java的连接

2.1 需要的架包:commons-pool.jar和jedis.jar两个架包

2.2 单实例连接

 

2.3 连接池连接

 

3.Redis的数据结构

 

3.1 五种数据结构:

    字符串(String)、哈希(hash)、字符串列表(list)、字符串集合(set)和有序字符串集合(sorted set),空为nil

关于key的要求:key不要太长,超过1024个字节,也不要太短。

⑴字符串(String)

  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存储数据类型。在redis里是二进制安全的,意味着该数据类型存入和获取的数据相同。在redis中字符串value最大长度是512M。

  其中存用set,取用get,先取再改getset,删用del,数值增减(增用incr,减用decr),还有关于原子性增减incrby和decrby,以及追加字符串

 

 

 

 

⑵哈希(hash)

   Hash类型可以看成类似JAVA里的map容器,用于存储值对象的信息。如果Hash包含很少的字段,该类型也会占用很少的磁盘空间。每一个Hash可以存储4294967295个键值对。存储结构如下图:

 

  存hset,取hget,存多个hmset,取多个hmget,取全部hmget等等

 

 

 

 

⑶字符串列表(list)

在Redis中,List类型是按插入顺序排序的字符串链表。和数据结构中的普通链表一样,我们可以在其头部(left)和尾部(right)添加新的元素。在插入时,如果该键并不存在,Redis将为该键创建一个新的链表。与此相反,如果链表中所有的元素均被移除,那么该键也将会被从数据库中删除。List中可以包含的最大元素数量是4294967295。

   从元素插入和删除的效率视角来看,如果我们是在链表的两头插入或删除元素,这是非常高效的操作,即使链表中已经存储了百万条记录,该操作也可以在常量时间内完成。然而,如果元素插入或删除是作用于链表中间,那将会是非常低效。

 

1)lpush key value1 value2...:在指定的key所关联的list的头部插入所有的 values,如果该key不存在,该命令在插入的之前创建一个与该key关联的空链 表,之后再向该链表的头部插入数据。插入成功,返回元素的个数。

2)rpush key value1、value2…:在该list的尾部添加元素

3) lrange key start end:获取链表中从start到end的元素的值,start、end可

 

为负数,若为-1则表示链表尾部的元素,-2则表示倒数第二个,依次类推… 

4)lpushx key value:仅当参数中指定的key存在时(如果与key管理的list中没 有值时,则该key是不存在的)在指定的key所关联的list的头部插入value。

 

5)rpushx key value:在该list的尾部添加元素

6)lpop key:返回并弹出指定的key关联的链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即头部元素。

7)rpop key:从尾部弹出元素。

 

8)rpoplpush resource destination:将链表中的尾部元素弹出并添加到头部

 

9)llen key:返回指定的key关联的链表中的元素的数量。

 

10)lset key index value:设置链表中的index的脚标的元素值,0代表链表的头元 素,-1代表链表的尾元素。

 

11)lrem key count value:删除count个值为value的元素,如果count大于0,从头向尾遍历并删除count个值为value的元素,如果count小于0,则从尾向头遍历并删除。如果count等于0,则删除链表中所有等于value的元素。

 

 

12)linsert key before|after pivot value:在pivot元素前或者后插入value这个 元素。

 

⑷字符串集合(set)

在Redis中,我们可以将Set类型看作为没有排序的字符集合,和List类型一样,我 们也可以在该类型的数据值上执行添加、删除或判断某一元素是否存在等操作。需要 说明的是,这些操作的时间是常量时间。Set可包含的最大元素数是4294967295。

和List类型不同的是,Set集合中不允许出现重复的元素。和List类型相比,Set类 型在功能上还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即在服务器端完成多个Sets之间的聚合计 算操作,如unions、intersections和differences。由于这些操作均在服务端完成,因此效率极高,而且也节省了大量的网络IO开销

 

1)sadd key value1、value2…:向set中添加数据,如果该key的值已有则不会重复添加

2)smembers key:获取set中所有的成员

3)scard key:获取set中成员的数量

 

4)sismember key member:判断参数中指定的成员是否在该set中,1表示存   在,0表示不存在或者该key本身就不存在

5)srem key member1、member2…:删除set中指定的成员

 

 6)srandmember key:随机返回set中的一个成员

 

7)sdiff sdiff key1 key2:返回key1与key2中相差的成员,而且与key的顺序有关。即返回差集。

 

8)sdiff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将key1、key2相差的成员存储在destination上

9)sinter key[key1,key2…]:返回交集。

10)sinter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将返回的交集存储在destination上

 

11)sunion key1、key2:返回并集。

 

12)sunion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将返回的并集存储在destination上

 

 

⑸有序字符串集合(sorted set)

Sorted-Sets和Sets类型极为相似,它们都是字符串的集合,都不允许重复的成员出现在一个Set中。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是Sorted-Sets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有一个分 数(score)与之关联,Redis正是通过分数来为集合中的成员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然而需要额外指出的是,尽管Sorted-Sets中的成员必须是唯一的,但是分数(score) 却是可以重复的。

在Sorted-Set中添加、删除或更新一个成员都是非常快速的操作,其时间复杂度为 集合中成员数量的对数。由于Sorted-Sets中的成员在集合中的位置是有序的,因此,即便是访问位于集合中部的成员也仍然是非常高效的。事实上,Redis所具有的这一特征在很多其它类型的数据库中是很难实现的,换句话说,在该点上要想达到和Redis同样的高效,在其它数据库中进行建模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游戏排名、微博热点话题等使用场景。

 

1)zadd key score member score2 member2 … :将所有成员以及该成员的分数存放到sorted-set中

2)zcard key:获取集合中的成员数量

 

3)zcount key min max:获取分数在[min,max]之间的成员

l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设置指定成员的增加的分数。

lzrange key start end [withscores]:获取集合中脚标为start-end的成员,[withscores]参数表明返回的成员包含其分数。

lz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withscores] [limit offset count]:返回分数在[min,max]的成员并按照分数从低到高排序。[withscores]:显示分数;[limit offset count]:offset,表明从脚标为offset的元素开始并返回count个成员。

lzrank key member:返回成员在集合中的位置。

lzrem key member[member…]:移除集合中指定的成员,可以指定多个成员。

lzscore key member:返回指定成员的分数

 

<think>嗯,用户想了解Java EE的学习路线,我得先理清楚Java EE现在的体系。首先,Java EE已经改名为Jakarta EE了,不过大家可能还是习惯叫Java EE,所以需要提到这一点,避免混淆。然后,用户可能是刚开始学习Java,或者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转企业级开发,得从基础开始讲起。 首先,Java基础肯定是必须的,比如面向对象、集合、IO这些。然后是数据库,MySQL和JDBC,这部分是后端的基础。接着是Web基础,HTML、CSS、JavaScript,虽然前端不是重点,但至少要懂基础。Servlet和JSP是Java EE的核心,必须详细讲,包括生命周期、Filter、Listener这些。 接下来框架部分,Spring家族现在是主流,Spring Boot简化了配置,可能比传统的Spring MVC更推荐先学。还有ORM框架,比如Hibernate和MyBatis,用户需要了解两者的区别和应用场景。微服务现在很火,Spring Cloud相关组件也得介绍,但可能需要放在后面,作为进阶内容。 工具方面,Maven和Git是必备的,构建和版本控制。服务器如Tomcat、Jetty也需要熟悉。测试部分,JUnit和Postman对保证代码质量很重要,不能漏掉。 学习资源方面,官方文档、书籍、在线课程都需要推荐,比如《Head First Servlet & JSP》和Spring的官方指南。项目实战是关键,通过实际项目巩固知识,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项目类型,比如电商、管理系统。 注意事项里要强调动手实践,理解原理,关注社区变化,比如Jakarta EE的更新。最后,路线分阶段,从基础到进阶,再到深入,逐步推进。可能用户的实际水平和目标不同,需要灵活调整路线。 要确保内容结构清晰,分点列出,重点突出,同时语言口语化,避免太技术化的术语,让初学者容易理解。还要检查有没有遗漏的重要知识点,比如容器技术Docker,或者安全方面的知识,是否需要加入?不过可能放在进阶部分更合适,避免信息过载。 总之,整理出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覆盖从基础到框架再到部署和微服务的整个流程,帮助用户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提供学习资源建议和实战项目推荐,最后提醒注意事项,鼓励持续学习。</think>Java EE(现更名为 **Jakarta EE**)是 Java 企业级应用开发的核心技术栈,适合构建复杂、高并发的分布式系统。以下是一份系统的学习路线建议,涵盖从基础到进阶的关键知识点,结合当前主流技术趋势(如微服务、云原生等): --- ### **一、基础阶段** #### 1. **Java 核心基础** - 语法基础:数据类型、流程控制、面向对象(封装、继承、多态)、异常处理。 - 核心类库:集合框架(List/Set/Map)、IO/NIO、多线程(Thread、锁机制)、反射、泛型。 - 开发工具:IDEA/Eclipse、Maven/Gradle(依赖管理)、Git(版本控制)。 #### 2. **数据库与 SQL** - **关系型数据库**:MySQL/Oracle,掌握 SQL 语法(CRUD、事务、索引、连接查询)。 - **JDBC**:数据库连接、PreparedStatement、连接池(HikariCP、Druid)。 #### 3. **Web 基础** - 前端基础:HTML/CSS/JavaScript(了解即可,非前端重点)。 - HTTP 协议:请求/响应结构、状态码、Cookie/Session 原理。 - 后端入门:Servlet(生命周期、Request/Response)、JSP(已逐渐被模板引擎取代,了解即可)。 --- ### **二、核心框架与技术** #### 1. **Spring 生态** - **Spring Framework**:IoC(控制反转)、AOP(面向切面)、Spring MVC(Web 开发)。 - **Spring Boot**:自动化配置、Starter 依赖、Restful API 开发、集成 MyBatis/JPA。 - **Spring Security**:认证与授权、OAuth2/JWT(分布式安全方案)。 #### 2. **ORM 框架** - **MyBatis**:XML/注解配置、动态 SQL、关联映射。 - **JPA/Hibernate**:对象关系映射(ORM)、JPQL、Hibernate 缓存机制。 #### 3. **中间件与工具** - **Redis**:缓存、分布式锁、数据结构(String/Hash/List)。 - **消息队列**:RabbitMQ/Kafka,实现异步解耦与削峰填谷。 - **Elasticsearch**:全文检索、日志分析(可选,根据需求学习)。 --- ### **三、进阶与微服务** #### 1. **分布式与微服务** - **Spring Cloud** 全家桶: - 服务注册与发现:Eureka/Nacos。 - 负载均衡:Ribbon/OpenFeign。 - 配置中心:Spring Cloud Config/Nacos。 - 服务熔断:Hystrix/Sentinel。 - 网关:Spring Cloud Gateway/Zuul。 - **Dubbo**:RPC 框架(可选,传统分布式架构常用)。 #### 2. **容器化与 DevOps** - **Docker**:镜像与容器管理、Dockerfile 编写。 - **Kubernetes**:Pod/Deployment/Service 概念(企业级容器编排)。 - **CI/CD**:Jenkins/GitLab CI,实现自动化部署。 #### 3. **云原生技术** - 服务网格:Istio(微服务治理)。 - 无服务器架构:Serverless(如 AWS Lambda)。 --- ### **四、项目实战与经验积累** 1. **实战项目推荐**: - 电商系统:商品管理、订单流程、支付对接。 - 权限管理系统:RBAC 模型、动态菜单。 - 秒杀系统:高并发设计(限流、缓存、队列)。 - 微服务项目:拆分业务模块,集成 Spring Cloud。 2. **学习资源**: - 书籍:《Spring 实战》《深入理解 Java 虚拟机》《凤凰架构》。 - 文档:[Spring 官方文档](https://spring.io/)、[阿里巴巴 Java 开发手册](https://github.com/alibaba/p3c)。 - 视频:B 站慕课网、极客时间专栏。 --- ### **五、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学框架”**:先理解底层原理(如 Servlet 生命周期、Spring AOP 实现机制)。 2. **关注社区动态**:Jakarta EE 更新、Spring 6 新特性(如响应式编程)。 3. **参与开源项目**:GitHub 上学习优秀代码,积累工程经验。 --- ### **学习路线总结** ``` Java 基础 → 数据库 → Web 基础 → Spring → 中间件 → 微服务 → 云原生 → 项目实战 ``` 根据个人目标调整方向(如传统企业应用侧重 Jakarta EE,互联网企业侧重 Spring Cloud + 云原生)。保持持续学习,结合实际项目深化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