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版结论:
• 在 Python 2:
• range():立即生成一个完整的列表(占用 O(n) 内存)。
• xrange():返回一个惰性序列对象(按需计算,下标可取,几乎 O(1) 内存)。适合大范围或只用来迭代。
• 在 Python 3:
• 没有 xrange;range() 的行为就等同于 Py2 的 xrange——返回一个不可变、按需计算的 range 对象(可切片、可下标、可判断成员,内存开销与长度无关)。
何时用哪个
• 现代代码(Python 3):只用 range()。需要真实列表再 list(range(…))。
• 维护旧代码(Python 2):迭代用 xrange();确实要列表时才用 range()。
小示例(说明内存/行为差异)
Python 2
for i in xrange(10**8): # 不会一次性占满内存
pass
nums = range(10) # 这里得到的是列表
nums[3] # 3
nums[:5] # [0,1,2,3,4]
Python 3
r = range(0, 10, 2) # 惰性序列
len® # 5
r[3] # 6
8 in r # True
list® # [0, 2, 4, 6, 8]
额外提示
• range/xrange 都不是生成器,而是(惰性)序列类型:支持 len()、索引、切片、成员测试等。
• 需要与列表操作/拼接时,先 list(range(…)) 再处理。
87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