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
春之晓者
学生...
依旧是学生....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老子道德经上篇--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概念也就产生了。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所以有和无相互转换,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相互显现,高和下相互充实,音乐和普通声音相互谐和,前和后相互追随——这是永恒的。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原创 2011-11-24 20:02:43 · 908 阅读 · 0 评论 -
老子道德经上篇--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不推崇有才得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真该难得的财务,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识,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原创 2011-11-27 22:11:28 · 624 阅读 · 0 评论 -
老子道德经上篇--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可以用语言描述的道理,它就不是永恒的道理.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可以用语言描述的东西形态,就不是永恒的形态.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无形无名是天地的始端,有形有名是万物的根源.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缴。//所以,没有欲望才能观察到无形无名的微妙;有意识才能观察到有形有名的端倪.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两者原创 2011-11-22 20:35:50 · 916 阅读 · 0 评论 -
老子道德经上篇--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大“道”空虚无形,但他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渊呵!似万物之宗。//深远啊,它好像是万物的祖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与尘土。湛呵!似或存。//隐没不见啊,又好像实际存在。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地的祖先。原创 2011-11-28 21:50:34 · 743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