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T算法原理及其实现

本文探讨了递归的概念,将其视为一种函数映射关系,并指出递归在数据结构如二叉搜索树(BST)中的应用。文章通过举例说明递归在解决具有明显递归特性的数据结构问题时的适用性,并给出了通用递归公式,最后简要提到了BST的主要函数接口实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递归。说到递归,数据结构中树介绍章节中有大量的实例用了,包括二叉树定义与遍历等。当然一般公司项目中很少用它,主要是效率低下,同时递归涉及到函数反复建栈,压栈,销毁栈的过程,开销较大。这里仅仅作为一种技术探讨来研究。递归,简单地说就是函数自己调用自己,网上也有不少解释了。这里我的看法是将整个递归过程看做一种函数映射关系,即 F(A) --> B,如果B与A具有相同的属性和操作,同时B的作用域小于A的作用域,算法逐步收敛的话,就可以用递归来描述了。之前看过SCIP《计算机程序构造与解释》一书,里面讲到了函数式编程语言scheme,该书中将函数作为头等公民,所有操作都用函数来体现,用了大量的递归实现,状态值也是保存在函数入参中(这里也称作尾递归)。书中将函数看做某种规则,数据作为函数的输入,可以抽象理解为函数为对数据进行的操作行为,函数参数为输入数据;如果我们用更底层地用汇编方式描述就是函数可以看做代码段(对一类算法行为的描述),数据看做数据段(是对现有数据的集合)。那么程序本质上就是一段用可计算公式描述的抽象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一组相同属性集合上面的相同映射关系。比如说整数域上的加法运算,其动作为加法,数据就是整个整数集合。每个整数对于加法这个“规则”来说都是等价的,用scheme语言很容易描述这一点:(+ a b)。将算法与数据区别对待的好处就是很容易识别出规则。如果是数值计算的话,则便于用递归来描述。总之,递归适用于有明显递归特性的数据结构(比如树),或者有着明显递归公式,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位大牛给出的通用递归公式:

Result M(Problem prob)
{
if (<problem can be solved easily>) //递归入口条件,不然就是无限递归了
return <easy solution>;
// The problem cannot be solved easily. //其他条件,满足相同的处理方式就可以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