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实现一个磁盘高速缓存,那么就需要有一个测试平台,不然代码写出来也不知道对错,我选的是iSCSI Enterprise Target(额,这个IET的官方网站貌似被墙了),不过可以使用svn下载下来:
svn checkout svn://svn.code.sf.net/p/iscsitarget/code/trunk iscsitarget-code
我们的磁盘高速缓存就是基于IET实现的,IET是一个iSCSI Target服务器端软件,它提供了2种读写磁盘的方式:Block IO 和File IO。block io是直接读写方式,不使用Linux内核中提供的默认磁盘高速缓存,直接读写磁盘;file io则与之相反。因此我们只需要基于block io方式,在block io执行读写请求时,修改部分代码,将读写请求提交到我们自己实现的的磁盘缓存中间层,然后由我们的磁盘缓存去真正的执行读写磁盘的操作,磁盘缓存大概的实现原理就是这样子的。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修改IET的源代码,让读写请求去调用我们的磁盘缓存的读写接口,这个在实现了磁盘缓存之后再回过头来研究;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用磁盘缓存特指我们自己实现的磁盘高速缓存,觉得特别啰嗦,就想给我们的小项目起个名字,以后就叫它 dcache 吧!(后来我发现内核中有directory entry缓存也叫dcache,但是代码中很多地方已经用了,就这样吧!)
好了,后面就要开始写代码,真正地实现磁盘缓存了,下次再续!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基于iSCSIEnterpriseTarget实现磁盘高速缓存,包括选择测试平台、理解缓存原理、修改源代码等关键步骤。重点在于通过IET的blockio方式引入自定义磁盘缓存层,实现读写请求的路由和优化。
17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