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阵列数据管理:企业信息方法解读
1. 微阵列技术简介
微阵列是一种高密度的二维矩阵,数千个核酸、蛋白质或组织被固定在载玻片、尼龙滤膜或硅片表面。其主要目的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生物筛选实验,每个点代表针对特定生物目标的单个生化检测探针,可用于测量基因表达水平或基因组调控元件的结合效率,研究人员能通过该技术并行进行数万个测量。
微阵列样本点样过程有多种方式:
- 接触式打印 :使用机械针将微克级的探针从存储盘自动转移到载玻片或膜上。
- 非接触式打印 :采用喷墨式打印技术喷射不同数量和配置的探针。
- 原位合成 :利用光刻方法逐个残基地构建 cDNA 或 RNA 链,这种有时也被称为 DNA 芯片。
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打印的点直径约为 100 µm,光刻点约为 20 µm,这些过程可产生每平方厘米 10,000 至 250,000 个点的微阵列。由于阵列表面的点直径通常小于 200 mm,需要专用扫描仪读取,多数商用微阵列扫描仪是倒置荧光显微镜,使用 532 - nm(17 mW)和 635 - nm(10 mW)激光在两个波长下采集数据,输出结果为约 5 Mb 的图像文件和约 1.5 Mb 的文本文件,文本文件提供每个点区域内两个波长强度比的原始数据。
为评估新技术中实验噪声和误差的影响,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阵列制造中,通常会在单个微阵列上放置大量每个探针的复制品,且大多数实验涉及每个微阵列的多个副本。例如,一个微阵列实验可能需要在暴露于环境压力后的 24 小时内,每隔 1 小时测量一组特定基因的表达,即使实验冗余度适中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