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与量子思维:探索意识、逻辑与时空的奥秘
在量子科学的前沿领域,量子计算与量子思维的研究正逐渐揭示出宇宙、意识和逻辑之间的深刻联系。本文将深入探讨量子计算、量子思维的多个方面,包括宇宙的计算模式、思维的非算法侧面、量子元语言的物理诠释、量子逻辑与精神病理学的关联,以及时空纠缠的概念。
宇宙的计算模式与量子思维的特性
宇宙在暴胀之后,组织成了具有量子和经典两种计算模式的细胞自动机,类似于大脑中微管蛋白细胞自动机的两种构象。在量子构型中,宇宙通过并行运行的黑洞、量子计算机和量子思维等子程序,对递归函数进行量子评估,这些递归函数是物理学定律的最抽象形式。量子计算的结果是共相,即事物本身的属性,而量子思维也能部分获取这些共相,并赋予其主观意义,主观共相的单位是感受质,与普朗克黑洞的(虚拟)存在密切相关。
量子思维有两个非算法层面的特性:自我和数学直觉。自我源于叠加微管蛋白量子态的可逆自我测量,而数学直觉则归因于量子计算宇宙中内部观察者的次协调逻辑。
思维的非算法侧面
思维的基本高级活动有三种表现方式:两种是算法的(图灵可计算),即经典计算模式和量子计算模式;第三种是非计算的。
- 量子计算模式 :涉及人类大多无意识的极快速心理过程,由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逻辑Lq描述。Lq的原子命题被解释为复希尔伯特空间的基态,复合命题被解释为量子比特态,其物理模型是量子信息。
- 经典计算模式 :涉及人类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源于量子计算状态的退相干,由基本逻辑(BL)描述。量子模式为经典模式做准备,经典模式通过频繁的退相干“闪光”发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