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共享库:
LOCAL_PATH := $(call my-dir)
include $(CLEAR_VARS)
LOCAL_MODULE := hello-jni
LOCAL_SRC_FILES := hello-jni.c
LOCAL_C_INCLUDES:=include
LOCAL_CFLAGS:=-g
LOCAL_LDLAGS:=-pthread
LOCAL_LDLIBS:=-pthread
LOCAL_SYSTEM_SHARED_LIBRARYS:=libc libcutils
LOCAL_PRELINK_MODULE:=false
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
注释:
LOCAL_PATH必须位于Android.mk文件的最开始。它是用来定位源文件的位置,$(call my-dir)的作用就是返回当前目录的路径。
include $(CLEAR_VARS)的作用是清除一些变量的值,但是LOCAL_PATH除外。
LOCAL_MODULE是用来指定当前待编译模块的名称,在示例中的模块名称为hello-jni
LOCAL_SRC_FILES是用来指定参与编译的源代码文件。这里只编译hell0-jin.c
LOCAL_C_INCLUDES:=include 这个是用来指定在编译时即将使用的c头文件的位置,以当前目录为起点。
LOCAL_CFLAGS 指定编译选项
LOCAL_LDLAGS 指定链接选项
LOCAL_LDLIBS 指定链接选项,与LOCAL_LDLAGS类似
LOCAL_SYSTEM_SHARED_LIBRARYS 指定依赖的库,名字以模块名的方式指定,这里包含依赖关系,会导致被依赖的模块也会被编译。
LOCAL_PRELINK_MODULE 指定预链接的模块
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是用来指示将当前模块编译为共享库,前缀为lib,后缀为.so。
增加静态库:
最后一句改成
include $(BUILD_STATIC_LIBRARY) 是用来指示将当前模块编译为静态库的,前缀为.a,后缀为.a。
增加应用:
最后一句改成
include $(BUILD_EXECUTABLE) 去掉LOCAL_PRELINK_MODULE
增加资源:
以上三者的生成结果分别在如下,generic依具体target会变:
out/target/product/generic/obj/EXECUTABLE
out/target/product/generic/obj/STATIC_LIBRARY
out/target/product/generic/obj/SHARED_LIBRARY
每个模块的目标文件夹分别为:
可执行程序:XXX_intermediates
静态库: XXX_static_intermediates
动态库: XXX_shared_intermediates
另外,在Android.mk文件中,还可以指定最后的目标安装路径,用LOCAL_MODULE_PATH和LOCAL_UNSTRIPPED_PATH来指定。不同的文件系统路径用以下的宏进行选择:
TARGET_ROOT_OUT:表示根文件系统。
TARGET_OUT:表示system文件系统。
TARGET_OUT_DATA:表示data文件系统。
用法如:
CAL_MODULE_PATH:=$(TARGET_ROOT_OUT)
2、定义多个Android.mk文件。
有的时候,需要编译的模块比较多,我们可能会将对应的模块放置在相应的目录中,这样,我们可以在每个目录中定义对应的Android.mk文件(类似于上面的写法),最后,在根目录放置一个Android.mk文件,内容如下:
include $(call all-subdir-makefiles)
只需要这一行就可以了,它的作用就是包含所有子目录中的Android.mk文件
3、也可以在一个Android.mk文件里包含多个模块。
很直观的想法就是将第一个Android.mk文件的内容复制一份,然后修改。我最开始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后来出现问题了,在第二个模块中的源码找不到,最后还是看文档,发现里面已经有示例解释了:
LOCAL_PATH := $(call my-dir)
IMPORTANT NOTE: Due to the way GNU Make works, this really returns the path of the *last* *included* *Makefile* during the parsing of build scripts. Do not call my-dir after including another file.
大意是:基于GNU make的工作方式,$(call my-dir)会返回在解析build脚本时,遇到的最后一个 include中涉及的目录。
所以,很多时候,在这个Android.mk里面只需要调用一次$(call my-dir)就够了,如果所有的源文件都在一个目录中。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第一次调用call my-dir的时候,将值保存下来,比如:
MY_LOCAL_PATH := $(call my-dir)
LOCAL_PATH := $(MY_LOCAL_PATH)
然后,在另外一个模块中,继续如下定义:
LOCAL_PATH := $(MY_LOCAL_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