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我们正在讨论ARM汇编中的STR指令。STR指令用于将数据从寄存器存储到内存中。根据引用[3],我们有一些关于ARM指令格式的通用知识,但引用中没有直接给出STR指令的示例。因此,我将根据ARM汇编的一般知识来回答。STR指令的基本格式为:
STR{条件}源寄存器,[基址寄存器,偏移量]
其中:
-{条件}:可选的条件码,如EQ、NE等。
-源寄存器:要存储到内存中的数据的寄存器。- [基址寄存器,偏移量]:内存地址,由基址寄存器加上偏移量构成。偏移量可以是一个立即数,也可以是另一个寄存器(可选的移位操作)。
STR指令有多种寻址模式,例如:
1.立即数偏移:STR R1, [R0, #4];将R1的值存储到R0+4的内存地址2.寄存器偏移:STR R1,[R0,R2];将R1的值存储到R0+R2的内存地址3.带移位的寄存器偏移:STR R1,[R0,R2, LSL #2];将R1的值存储到R0+(R2<<2)的内存地址4.前变址:STR R1,[R0,#4]!;将R1的值存储到R0+4的内存地址,然后R0=R0+45.后变址:STRR1, [R0], #4;将R1的值存储到R0指向的内存地址,然后R0=R0+4此外,STR指令还可以存储不同大小的数据:
-STR:存储32位字(Word)
-STRB:存储8位字节(Byte)- STRH:存储16位半字(Halfword)
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示例。
示例1:将寄存器R1的值存储到R0指向的内存地址(无偏移)STR R1,[R0]示例2:将寄存器R1的值存储到R0+0x10的内存地址STR R1,[R0,#0x10]
示例3:使用前变址模式,将R1存储到R0+0x10,然后更新R0为R0+0x10STR R1,[R0,#0x10]!示例4:使用后变址模式,将R1存储到R0指向的地址,然后更新R0为R0+0x10STRR1, [R0], #0x10示例5:存储字节(使用STRB)STRB R1,[R0];将R1的最低8位存储到R0指向的地址示例6:存储半字(使用STRH)STRH R1,[R0];将R1的最低16位存储到R0指向的地址注意:在存储字节和半字时,要注意内存地址的对齐问题(半字地址通常需要2字节对齐,字地址需要4字节对齐),但ARM通常支持非对齐访问,具体取决于架构版本和配置。
另外,STR指令还可以与条件执行结合使用。例如,只有在相等条件(EQ)下才执行存储:STREQR1, [R0]
引用[2]提到ARM有通用寄存器R0-R15,其中R0-R14是通用寄存器,R15是程序计数器(PC)。在存储数据时,我们通常不会直接使用PC作为基址寄存器,除非有特殊需求。
引用[1]提到ARM架构支持32位及64位地址空间,因此STR指令在32位ARM和64位ARM(AArch64)中有所不同。这里我们主要讨论32位ARM(AArch32)中的STR指令。
在AArch64中,STR指令的语法有所不同,例如:STR W1, [X0];将32位寄存器W1的值存储到X0指向的地址STR X1,[X0];将64位寄存器X1的值存储到X0指向的地址但根据用户的问题,我假设用户询问的是32位ARM汇编。最后,请注意,STR指令不会改变源寄存器的值,只会改变内存内容。
相关问题:
1. STR指令和LDR指令有什么区别?
2. ARM汇编中,如何实现数组的存储操作?
3. STR指令在堆栈操作中如何使用?
4.在ARM汇编中,如何存储双字(64位)数据?
5. STR指令支持的条件码有哪些?</think>### ARM汇编STR指令详解
STR(Store Register)指令用于将寄存器中的数据存储到内存中,是ARM汇编中最基础的内存写入指令。其核心功能是将**寄存器值写入内存地址**,支持多种寻址模式和数据类型。
#### 指令基本格式
```armasm
STR{条件}{类型} 源寄存器, [基址寄存器, 偏移量]
```
- **条件**:可选条件码(如EQ/NE/GT等)
- **类型**:数据类型标识(缺省为32位字,B表示字节,H表示半字)
- **源寄存器**:提供数据的寄存器(如R0-R12)
- **基址寄存器**:内存地址基址(如SP/R11)
- **偏移量**:立即数或寄存器(可带移位操作)
#### 寻址模式与示例
1. **立即数偏移**
```armasm
STR R1, [R0, #4] @ 存储R1到地址(R0+4)
```
2. **寄存器偏移**
```armasm
STR R2, [R3, R4] @ 存储R2到地址(R3+R4)
```
3. **带移位的寄存器偏移**
```armasm
STR R5, [R6, R7, LSL #2] @ 存储R5到地址(R6 + R7<<2)
```
4. **前变址(先更新地址后存储)**
```armasm
STR R8, [R9, #8]! @ R9=R9+8后存储R8到[R9]
```
5. **后变址(先存储后更新地址)**
```armasm
STR R10, [R11], #-4 @ 存储R10到[R11],然后R11=R11-4
```
#### 数据类型扩展
| 指令 | 数据类型 | 示例 |
|--------|----------|--------------------------|
| STR | 32位字 | `STR R0, [SP]` |
| STRB | 8位字节 | `STRB R1, [R2]` |
| STRH | 16位半字 | `STRH R3, [R4, #2]` |
| STRD | 64位双字 | `STRD R6, R7, [R8]` |
#### 实际应用场景
1. **函数栈帧保存**
```armasm
PUSH {R4-R6} @ 等效于:
STR R6, [SP, #-4]! @ 先SP=SP-4
STR R5, [SP, #-4]! @ 再存储R5
STR R4, [SP, #-4]! @ 最后存储R4
```
2. **数组元素写入**
```armasm
MOV R0, #0x1000 @ 数组基址
MOV R1, #10 @ 数据
STR R1, [R0, #4] @ 写入array[1](地址偏移4字节)
```
3. **结构体成员赋值**
```armasm
LDR R2, =person @ 结构体基址
MOV R3, #25 @ 年龄值
STRB R3, [R2, #1] @ 存储到age成员(偏移1字节)
```
#### 关键注意事项
1. **地址对齐**:字操作需4字节对齐(否则触发alignment fault),半字需2字节对齐
2. **字节序**:ARM默认小端序(Little-Endian),低位字节存低地址
3. **特权访问**:用户模式不可访问系统内存区域(需切换模式)
4. **互斥访问**:多核场景需配合`STREX`指令实现原子存储
> 引用说明:ARM的通用寄存器结构[^2]和指令格式规范[^3]是理解STR指令的基础,其精简指令集设计[^1]使内存操作具有高度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