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建元组(tuple)
- 创建元组的语法格式为:(ele1,ele2,ele3,...)
my_tuple = ("crazyit",20,"Python")
- Python中提供了一个tuple()函数,将列表、区间(range)等对象转换为元组。
a_list = ["crazyit",20,-1.2]
a_tuple = tuple(a_list)
a_range = range(1,5)
b_tuple = tuple(a_range)
c_tuple = tuple(4,20,3)
2.使用索引使用元素
- 可以使用类似my_tuple[x]的格式来索引元组中的元素和子序列:
a_tuple = ("crazyit",20,5.6,"fkit",-17)
print(a_tuple)
#访问第一个元素
print(a_tuple[0])
#输出crazyit
#访问第二个元素
print(a_tuple[1])
#输出20
#访问倒数第一个元素
print(a_tuple[-1])
#输出-17
#访问倒数第二个元素
print(a_tuple[-2])
#输出fkit
- 如果指定step参数,则可间隔step个元素再取元素和子序列:
b_tuple = (1,2,3,4,5,6,7,8,9)
#访问从第三个到第九个(不包含),间隔为2的所有元素
print(b_tuple[2:8:2])
#输出3,5,7
#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不包含),间隔为2的所有元素
print(b_tuple[2:-2:2])
#输出3,5,7
#从第五个到第一个(不包含),倒序输出
print(b_tuple[4:0:-1])
3.乘法
- 列表和元组可以和整数执行乘法运算。其意义就是把包含的元素重复N次。
a_tuple = ("crazyit",20)
mul_tuple = a_tuple * 3
print(mul_tuple)
#("crazyit",20,"crazyit",20,"crazyit",20)
4.长度、最大值和最小值
- Python提供了内置的全局函数len()、max()、min()来获取元组和列表的长度、最大值和最小值。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字符串的比较方式为按顺序比较字母的ASCII值。
a_tuple = (20,10,-2,15.2,102,50)
print(max(a_tuple))
print(min(a_tuple))
print(len(a_tuple))
5.序列解包和序列封包
- 程序把多个值赋给一个变量时,Python会自动将多个值封装给元组。这种功能被称为序列封包。
- 序列封包默认为元组,但可以在变量的左边添加“*”,该变量就代表一个列表,可以保存多个集合元素。
#序列封包
a_tuple = tuple(range(1,10,2))
a_tuple=1,3,5,7,9
#序列解包
a,b,c,d,e = a_tuple
print(a ,b ,c ,d ,e) #1 3 5 7 9
6.特别注意
- 元组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时,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逗号来消除歧义
tuple1 = (50,)
- 元组中的元素不可以修改,但可以对元组进行连接整合
- 元组中的元素不允许删除,但可以删除整个元组
- 元组中没有列表的增、删、改操作,只有查操作,可以用index()函数和count()函数来查找元素所在的位置和出现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