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铭脑科学50讲:29,敌对型社交,如何抑制自己的共攻击本能
自己的学习笔记:
1、在自然界,动物门店敌对行为和竞争行为目的很明确:为了跟同类竞争有限的生存资源,包括食物、配偶和避难所。
但动物的竞争是有底线的,不会搞得两败俱伤,不然这样第三方就会获利。
但人类的暴力行为可比动物残忍多了,上升到你死我活,甚至同归于尽。
对于暴力,作者提示我们,需要关注,暴力本身是不是一种本能动机?
从雄性小鼠实验看出,对同类展开进攻,并获得胜利,是一个主动为之、乐在其中的本能动机。
对于雄性,交配繁殖是第一位的需求,而斗争是支持和服务于这个需求的。
雄性之间争斗是本能动机,那为什么会形成稳定社群?
社交经历能抑制攻击本能。
2、对于人类的暴力倾向作者给出自己的看法:
(1)人类的暴力水平远超其他动物
(2)人类又的确形成了庞大的社群。
由这两个现场给出一个可能的猜想:
(1)人类暴力更可能来自于经济和文化现象
(2)遏制人类暴力,要更多的从社会制度建设努力
3、我的收获
雄性的攻击倾向也是一种本能这个动机本能服务于繁衍、进食的。
这种本能的行为能激活脑中的奖励机制。
会想到自己玩游戏的过程,特别是刺激的暴力游戏,的确很爽,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打篮球也很喜欢,喜欢其中的身体冲撞、盖帽和顶着压力投进去球。这也许是一种和平的、被社会认可的暴力行为。
再联想到现在的黑神话悟空,虽然自己没玩,但看别人的视频,可以感受到打斗带来的宣泄,带来的胜利欲望,和杀死妖怪的畅快。
也许满足暴力输出,给出合理合法的暴力宣泄途径,是一门永远需要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