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迭代局部搜索(ILS)扰动技术实验分析
1. 实验概述
为了研究基于进化扰动机制的迭代局部搜索(ILS)模型的性能,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使用了包含 19 个二进制优化问题的测试套件。首先介绍实验设置,然后分析使用 ILS - µCHC 进行不同实验研究得到的结果,具体目标包括:确定 µCHC 的创新设计是否能使该算法优于其他采用当代扰动方法的 ILS 模型;将其结果与其他旨在增强多样化的 ILS 实例进行比较。
2. 实验设置
- LS 过程 :采用首次改进爬山算法。该算法从一个个体开始,按照预定义的随机顺序依次对每个基因进行变异,直到得到的个体比原始个体更优。若满足条件,新个体将替换原始个体,此过程会一直重复,直到无法进一步改进为止。
- 初始解 :是随机生成的固定长度二进制字符串。
- 接受准则 :要求新解的适应度值优于(或至少等于)当前解。
所有算法均执行 50 次,每次执行的初始解相同,且每次执行的最大适应度函数评估次数为 100,000 次。使用 Wilcoxon 匹配对符号秩检验来比较提出的方法与其他 ILS 方法的结果。
3. µCHC 与其他扰动方法的比较
为了比较 µCHC 与其他当代扰动技术,实现了几种遵循上述基本方案的 ILS 算法,它们仅在扰动算子上有所不同:
- ILS 标准二进制扰动(SILS) :以固定概率(扰动强度 σp)翻转位。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