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状态稳定引导:实现数据结构的自我稳定
1. 自我稳定的理论基础
自我稳定是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自动恢复到安全状态的特性。为了实现这一特性,需要满足三个关键要求:无状态前缀要求、重复执行要求和 P1 与 P2 的组合要求。
- 无状态前缀要求 :程序 P 由连续的两部分 P1 和 P2 组成,其中 P1 是无状态的。例如, enforceConsistency 方法不依赖于先前调用的任何知识,仅获取列表头的指针并从头开始检查一致性。
- 重复执行要求 :需要一种机制确保程序计数器无限次指向 P1 的开头。在无限执行过程中,通过调用链接操作无限次处理链表。由于在方法调用前添加了 enforceConsistency 方法,因此 P1 会按要求无限次执行。若在 P1 执行期间出现瞬态故障(可能导致进入无限循环),将通过中断机制强制从第一条汇编指令重新执行该函数。
- P1 与 P2 的组合要求 :P1 必须为 P2 强制建立安全状态。通过对算法迭代次数进行归纳证明列表将处于安全状态。假设对于所有 l < k,如果算法未终止,则列表处于安全状态,即 ∀l < k,vml →next →prev = vml。在第 k 次迭代时,若满足特定条件则修剪列表,使列表满足安全状态的定义。
2. Linux (KVM) 实现
将示例转换为 Linux 内核中的链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应用补丁文件:
1. 下载 KVM 模块的全新副本。
2. 将补丁文件放在下载目录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00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