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Sylla:云端检测可疑系统调用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系统安全至关重要。CloudSylla 作为一种云端检测可疑系统调用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实现原理、不同平台的具体实现以及性能评估。
1. 缓存与通信机制
1.1 缓存实现
为了高效存储和查询已处理的系统调用参数,采用了快速且经济高效的布隆过滤器缓存。对于每种类型的参数(如文件名和 URL),每个原型分配三个缓存实例:
- 两个实例分别存储从外部源收集的可信(T)和恶意(M)条目。
- 第三个缓存涵盖既不可信也非恶意,但之前已由云端分析过的条目,称为无嫌疑(U)条目。
1.2 通信协议
云端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通过自定义协议进行,该协议可将网络使用量保持在较低水平。系统调用用其名称和一个或多个参数表示,参数又由类型、数据和标签组成。标签分为恶意(M)、可信(T)、无嫌疑(U)、临时批准(TA)、批准但禁止缓存(ACP)和缓存撤销(CR)等类别。
协议主要利用五种不同的消息类型:
1. 客户端问候消息(Client Hello) :由每个运行和新执行的客户端进程发送,包含其命令行和相应可执行文件的哈希值。
2. 服务器问候消息(Server Hello) :云端服务在其缓存中查找命令行和文件哈希值,并发送包含分析结果标签的服务器问候消息。若进程与已知恶意可执行文件关联,标签定义为恶意并应用安全措施;若文件哈希未缓存,则向外部数据源和分析模块请求该哈希值。根据安全策略,系统调用的执行可能被拒绝、延迟或临时批准。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