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记录的是HTTP信息头管理器和HTTP请求默认参数两个功能的学习,这节记录一下用户自定义的变量功能器使用。
看下图这个界面,用户自定义的变量跟HTTP请求默认值中参数设置是重复的,其实还是有点区别存在。

我们先按照上述样式设置一下天气请求接口的appid参数,让他取随机数。然后通过HTTP请求中${name}去调用这个参数。

发送请求查看一下是不是拿的这个参数,从下图可以看出,参数获取正常。

我在测试计划中设置了2个线程,循环2次,这边有2个请求。所以总共会有8次请求出现。我们细看这8次请求的参数appid。发现都是一个值。

这里不经要问一句了,我们设置的变量不是随机数吗,怎么会是同一个值呢?
答案是:虽然我们设置的是随机数,按道理会在每次请求重新随机分配。可是用户自定义变量功能是只会生效一次,在测试计划运行的开始,就随机获取到一个随机数,并一直使用到测试计划运行完结束。如果想使用的是真正随机数,那么我们需要使用的是上节课采用的HTTP请求默认值。
如下图所示:


最后总结:用户自定义变量功能类似于HTTP请求默认值,但是前者在使用参数的随机数功能时候,从测试计划运行开始,就一直使用的是刚开始执行的随机数并知道测试计划运行结束。而后者每次请求都是获取的随机数参数。
本文对比了用户自定义变量与HTTP请求默认值的功能差异,重点分析了用户自定义变量在随机数场景下的行为特点。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