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小知识:
1、判断is和==在python中的区别
通过实践来做解释,首先在编译器中定义两个变量a,b,让其赋同值与不同值,然后通过id()方法查看变量的内存地址
a = 12
b = 12
print(id(a))
print(id(b))
#通过id()可知,当两个变量的value是一样的时候,他们的内存地址是同一个
然后我们再去输出结果,因为a==b或者a is b的结果都是布尔类型的数据,所以我们可以将结果赋值给一个变量然后在做输出。
d = a ==b
print(d)#比较的ab的value是否相等,python有内置的一个方法__eq__()进行比较比较
c = a is b
print(c)#比较的是ab的内存地址是否相等,也就是对象id
其实也可以直接输出
print(a == b)
print(a is b)
以上结果是对于变量的值为整形,字符串,元组适用。但是对于列表,字典不适用。这是为什么呢?我给出的解释是在列表和字典中,虽然value是一样的,但是他们开辟在不同的内存地址空间中(好像是说列表是可变对象),而对于整形这些变量(不可变对象),他们的value是一样,开辟的内存地址空间也是一样的。
a = {'name':'copl','age':13}
b = {'name':'copl','age':13}
d = a ==b
print(d)#True
c = a is b
print(c)#False
2、可变/不可变对象
可变对象:比如列表,字典,对象存在地址中的值(引用)不会改变。这样解释吧,这里说的可变对象中可变二字说的是对象的内容,也就是value值发生了改变。
也就是说像列表字典类型的数据结构,可以往其中添加数据元素,这样说他是可变相对于容易理解。
不可变对象:比如整形,字符型,对象存在地址中的值(引用)会发生改变。而其中的对象本身是不会改变的。前提是:我们这里变量中看似存的是变量的值,其实在机器中存的是对象的内存地址引用。
也就是说像字符整形这种数据结构,a=1,然后将其改变成a=2,这样是重新开辟了一块内存地址空间,而原内存地址空间中的值是没有改变。从下图中可看出,确实是这样一个道理。
a=1
print(id(a))
a=2
print(id(a))
a=1
print(id(a))

3、计算1-100的和
虽然这个题很简单,可是你知道他有多少种求值方法吗,多学一种没有过错。
使用列表推导式配合内置函数sum()
num = sum([i for i in range(1,101)])
print(num)
使用内置函数sum(),比前一种简单
num2 = sum(range(1,101))
print(num2)
使用循环
while 循环
i = 0
sum = 0
while i <=100:
sum += i
i += 1
print(sum)
for循环
sum3 = 0
for i in range(1,101):
sum3+=i
print(sum3)
使用map-reduce,reduce传的参数一个是函数,一个是数据列表集合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def add(num1,num2):
return num1+num2
print(reduce(add,range(1,101)))
使用递归
def add1(num):
if num == 1:
return num
return num+add1(num-1)
print(add1(100))
看到了吧,一个简单的题目,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这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我最擅长的就是用循环去求值。毕竟其他几种还不是很熟练。
3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