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1)GET方式的安全性较POST方式要差些,包含机密信息的话,建议用POST数据提交方式; (2)在做数据查询时,建议用GET方式;而在做数据添加、修改或删除时,建议用POST方式; 【其他常见方法】 HEAD、PUT和DELETE等 HEAD请求:跟get请求类似,但是会得到报文头的回馈,便于检测数据的传输方式和数据是损坏等信息。一、URL
【概念】NSURL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 是资源在网路上的地址,位置,每个资源都有一个唯一的URL【例子】
百度 http://www.baidu.com/ 爱限免 http://iappfree.candou.com:8080/free/applications/limited?currency=rmb&page=3 比较有代表性【URL的组成】
1.http://(协议)
协议:规定了资源的查找和传输方式,网络连接要遵循这一协议2.iappfree.candou.com
域名或者ip,主机的地址 :8080,端口(可有可无,由服务器开端给开通,默认值是80)3.free/applications/limited?
路径,以?结束 资源在主机中的位置4.currency=rmb&page=3
参数,一般是服务器提出来的,规定参数字段,服务器必须认得这些参数 不能想传啥就传啥 字段名 =参数值&(以&号分隔多个参数)二、HTTP
错误简历:“熟练掌握HTTP、TCP/UDP、Socket等网络协议”,学完这节课你们来分析出现的问题【概念】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访问远程服务器的最常用协议、特点是简单快捷灵活 是基于请求和响应模式,基于TCP连接的无状态 应用层协议HTTP协议请求:
1个完整的由客户端发给服务器的HTTP请求中包含以下内容 请求行:包含了请求方法、请求资源路径、HTTP协议版本 GET /MJServer/resources/images/1.jpg HTTP/1.1 请求头:包含了对客户端的环境描述、客户端请求的主机地址等信息 Host: 192.168.1.105:8080 // 客户端想访问的服务器主机地址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9) Firefox/30.0 //客户端的类型,客户端的软件环境 Accept: text/html, */*// 客户端所能接收的数据类型 Accept-Language: zh-cn // 客户端的语言环境 Accept-Encoding: gzip // 客户端支持的数据压缩格式 请求体:客户端发给服务器的具体数据,比如文件数据 ————————————————————————————HTTP协议响应:
1个完整的HTTP响应中包含以下内容: 状态行:包含了HTTP协议版本、状态码、状态英文名称 HTTP/1.1 200 OK 响应头:包含了对服务器的描述、对返回数据的描述 Server: Apache-Coyote/1.1 // 服务器的类型 Content-Type: image/jpeg // 返回数据的类型 Content-Length: 56811 // 返回数据的长度 Date: Mon, 23 Jun 2014 12:54:52 GMT // 响应的时间 实体内容: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的具体数据,比如文件数据 【请求(request)】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根据服务器的协议通知给它,让它对数据处理,筛选和分发 请求行:包含了请求方法、请求路径、HTTP协议的版本 请求头:包含了客户端的环境描述、客户端请求的主机地址等信息 请求体:客户端发给服务端的具体数据 【响应(respond)】: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回馈响应,包括建立稳定的TCP连接,传输数据 状态行:包含HTTP协议版本、状态码、状态英文描述 响应头:包含了对服务器的描述,返回数据的描述 实体内容:服务器返给客户端的具体数据其他常见协议
https: (HTTPS协议是由SSL(加密协议)+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比http协议安全。) file:(本地计算机) ftp:(访问共享主机的资源文件) 常见的HTTP状态码和短语 200 OK:请求成功,信息包含在返回的响应报文中。 301 Moved Permanently:请求的对象已经被永久转移了,新的URL定义在响应报文的Location首部行中指定。客户机可自动用新的URL获取该对象。 400 Bad Repuest:一个通用差错代码,指示该请求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403 禁止访问 404 Not Found:被请求的文档不在服务器上。 505 网关错误 505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服务器不支持请求报文使用的HTTP协议版本。 206 RANGE: bytes=2000070- 断点续传三、【TCP/IP】
http是怎样连上的,靠的就是TCP【概念】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对应就有UDP 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协议 TCP是主机对主机层的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确认建立一个连接: 位码即tcp标志位,有6种标示: SYN(synchronous建立联机) ACK(acknowledgement 确认) PSH(push传送) FIN(finish结束) RST(reset重置) URG(urgent紧急) Sequence number(顺序号码) Acknowledge number(确认号码)【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syn是建立连接的请求, seq是序列号即位码,这是为了连接以后传送数据用的, ack是对收到的数据包的确认,值是等待接收的数据包的序列号。 在第一次消息发送中,A随机选取一个序列号作为自己的初始序号发送给B;第二次消息B使用ack对A的数据包进行确认,因为已经收到了序列号为x的数据包,准备接收序列号为x+1的包,所以ack=x+1,同时B告诉A自己的初始序列号,就是seq=y;第三条消息A告诉B收到了B的确认消息并准备建立连接,A自己此条消息的序列号是x+1,所以seq=x+1,而ack=y+1是表示A正准备接收B序列号为y+1的数据包。【断开连接要四次握手】
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单独进行关闭。这个原则是当一方完成它的数据发送任务后就能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个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 FIN只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一个TCP连接在收到一个FIN后仍能发送数据。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执行被动关闭。 (1)客户端A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客户A到服务器B的数据传送。 (2)服务器B收到这个FIN,它发回一个ACK,确认序号为收到的序号加1。和SYN一样,一个FIN将占用一个序号。 (3)服务器B关闭与客户端A的连接,发送一个FIN给客户端A。 (4)客户端A发回ACK报文确认,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收到序号加1。 为什么建立连接协议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握手呢? 这是因为服务端的LISTEN状态下的SOCKET当收到SYN报文的建连请求后,它可以把ACK和SYN(ACK起应答作用,而SYN起同步作用)放在一个报文里来发送。但关闭连接时,当收到对方的FIN报文通知时,它仅仅表示对方没有数据发送给你了;但未必你所有的数据都全部发送给对方了,所以你可以未必会马上会关闭SOCKET,也即你可能还需要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之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你同意现在可以关闭连接了,所以它这里的ACK报文和FIN报文多数情况下都是分开发送的.【TCP与UDP的区别】
TCP 1.面向连接(要进行三次通信才能连上) 2.占系统资源较多,结构稍复杂 3.流模式 4.保证数据准确,保证数据顺序,不丢包 UDP 1.面向非连接(不需要连接,直接发,ping,QQ即时通讯) 2.占系统资源较少,结构简单 3.数据报模式 4.有可能数据不准、丢包四、请求方法【GET/POST】
http使用的默认是用的是GET (1)GET: 参数是写在URL地址上的,明文传送,安全性低,而且有长度限制(8000个字节左右),浏览器决定了明文URL的长度,所以get请 求的长度也就受限制了 (2)POST: 参数一般是以二进制(NSData/NSMutableData)的方式将参数传递给服务器,能够上传很大的数据,那么具体能够上传多大的数据(后台服务器决定),如果在开发中发现上传数据经常失败,就需要确认服务器是否做了上传大小限制 建议: (1)GET方式的安全性较POST方式要差些,包含机密信息的话,建议用POST数据提交方式; (2)在做数据查询时,建议用GET方式;而在做数据添加、修改或删除时,建议用POST方式; 【其他常见方法】 HEAD、PUT和DELETE等 HEAD请求:跟get请求类似,但是会得到报文头的回馈,便于检测数据的传输方式和数据是损坏等信息。
一、URL
【概念】NSURL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 是资源在网路上的地址,位置,每个资源都有一个唯一的URL【例子】
百度 http://www.baidu.com/ 爱限免 http://iappfree.candou.com:8080/free/applications/limited?currency=rmb&page=3 比较有代表性【URL的组成】
1.http://(协议)
协议:规定了资源的查找和传输方式,网络连接要遵循这一协议2.iappfree.candou.com
域名或者ip,主机的地址 :8080,端口(可有可无,由服务器开端给开通,默认值是80)3.free/applications/limited?
路径,以?结束 资源在主机中的位置4.currency=rmb&page=3
参数,一般是服务器提出来的,规定参数字段,服务器必须认得这些参数 不能想传啥就传啥 字段名 =参数值&(以&号分隔多个参数)二、HTTP
错误简历:“熟练掌握HTTP、TCP/UDP、Socket等网络协议”,学完这节课你们来分析出现的问题【概念】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访问远程服务器的最常用协议、特点是简单快捷灵活 是基于请求和响应模式,基于TCP连接的无状态 应用层协议HTTP协议请求:
1个完整的由客户端发给服务器的HTTP请求中包含以下内容 请求行:包含了请求方法、请求资源路径、HTTP协议版本 GET /MJServer/resources/images/1.jpg HTTP/1.1 请求头:包含了对客户端的环境描述、客户端请求的主机地址等信息 Host: 192.168.1.105:8080 // 客户端想访问的服务器主机地址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9) Firefox/30.0 //客户端的类型,客户端的软件环境 Accept: text/html, */*// 客户端所能接收的数据类型 Accept-Language: zh-cn // 客户端的语言环境 Accept-Encoding: gzip // 客户端支持的数据压缩格式 请求体:客户端发给服务器的具体数据,比如文件数据 ————————————————————————————HTTP协议响应:
1个完整的HTTP响应中包含以下内容: 状态行:包含了HTTP协议版本、状态码、状态英文名称 HTTP/1.1 200 OK 响应头:包含了对服务器的描述、对返回数据的描述 Server: Apache-Coyote/1.1 // 服务器的类型 Content-Type: image/jpeg // 返回数据的类型 Content-Length: 56811 // 返回数据的长度 Date: Mon, 23 Jun 2014 12:54:52 GMT // 响应的时间 实体内容: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的具体数据,比如文件数据 【请求(request)】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根据服务器的协议通知给它,让它对数据处理,筛选和分发 请求行:包含了请求方法、请求路径、HTTP协议的版本 请求头:包含了客户端的环境描述、客户端请求的主机地址等信息 请求体:客户端发给服务端的具体数据 【响应(respond)】: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回馈响应,包括建立稳定的TCP连接,传输数据 状态行:包含HTTP协议版本、状态码、状态英文描述 响应头:包含了对服务器的描述,返回数据的描述 实体内容:服务器返给客户端的具体数据其他常见协议
https: (HTTPS协议是由SSL(加密协议)+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比http协议安全。) file:(本地计算机) ftp:(访问共享主机的资源文件) 常见的HTTP状态码和短语 200 OK:请求成功,信息包含在返回的响应报文中。 301 Moved Permanently:请求的对象已经被永久转移了,新的URL定义在响应报文的Location首部行中指定。客户机可自动用新的URL获取该对象。 400 Bad Repuest:一个通用差错代码,指示该请求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403 禁止访问 404 Not Found:被请求的文档不在服务器上。 505 网关错误 505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服务器不支持请求报文使用的HTTP协议版本。 206 RANGE: bytes=2000070- 断点续传三、【TCP/IP】
http是怎样连上的,靠的就是TCP【概念】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对应就有UDP 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协议 TCP是主机对主机层的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确认建立一个连接: 位码即tcp标志位,有6种标示: SYN(synchronous建立联机) ACK(acknowledgement 确认) PSH(push传送) FIN(finish结束) RST(reset重置) URG(urgent紧急) Sequence number(顺序号码) Acknowledge number(确认号码)【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syn是建立连接的请求, seq是序列号即位码,这是为了连接以后传送数据用的, ack是对收到的数据包的确认,值是等待接收的数据包的序列号。 在第一次消息发送中,A随机选取一个序列号作为自己的初始序号发送给B;第二次消息B使用ack对A的数据包进行确认,因为已经收到了序列号为x的数据包,准备接收序列号为x+1的包,所以ack=x+1,同时B告诉A自己的初始序列号,就是seq=y;第三条消息A告诉B收到了B的确认消息并准备建立连接,A自己此条消息的序列号是x+1,所以seq=x+1,而ack=y+1是表示A正准备接收B序列号为y+1的数据包。【断开连接要四次握手】
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单独进行关闭。这个原则是当一方完成它的数据发送任务后就能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个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 FIN只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一个TCP连接在收到一个FIN后仍能发送数据。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执行被动关闭。 (1)客户端A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客户A到服务器B的数据传送。 (2)服务器B收到这个FIN,它发回一个ACK,确认序号为收到的序号加1。和SYN一样,一个FIN将占用一个序号。 (3)服务器B关闭与客户端A的连接,发送一个FIN给客户端A。 (4)客户端A发回ACK报文确认,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收到序号加1。 为什么建立连接协议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握手呢? 这是因为服务端的LISTEN状态下的SOCKET当收到SYN报文的建连请求后,它可以把ACK和SYN(ACK起应答作用,而SYN起同步作用)放在一个报文里来发送。但关闭连接时,当收到对方的FIN报文通知时,它仅仅表示对方没有数据发送给你了;但未必你所有的数据都全部发送给对方了,所以你可以未必会马上会关闭SOCKET,也即你可能还需要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之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你同意现在可以关闭连接了,所以它这里的ACK报文和FIN报文多数情况下都是分开发送的.【TCP与UDP的区别】
TCP 1.面向连接(要进行三次通信才能连上) 2.占系统资源较多,结构稍复杂 3.流模式 4.保证数据准确,保证数据顺序,不丢包 UDP 1.面向非连接(不需要连接,直接发,ping,QQ即时通讯) 2.占系统资源较少,结构简单 3.数据报模式 4.有可能数据不准、丢包四、请求方法【GET/POST】
http使用的默认是用的是GET (1)GET: 参数是写在URL地址上的,明文传送,安全性低,而且有长度限制(8000个字节左右),浏览器决定了明文URL的长度,所以get请 求的长度也就受限制了 (2)POST: 参数一般是以二进制(NSData/NSMutableData)的方式将参数传递给服务器,能够上传很大的数据,那么具体能够上传多大的数据(后台服务器决定),如果在开发中发现上传数据经常失败,就需要确认服务器是否做了上传大小限制 建议: (1)GET方式的安全性较POST方式要差些,包含机密信息的话,建议用POST数据提交方式; (2)在做数据查询时,建议用GET方式;而在做数据添加、修改或删除时,建议用POST方式; 【其他常见方法】 HEAD、PUT和DELETE等 HEAD请求:跟get请求类似,但是会得到报文头的回馈,便于检测数据的传输方式和数据是损坏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