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求职: 「面试试题小程序」 ,内容涵盖 测试基础、Linux操作系统、MySQL数据库、Web功能测试、接口测试、APPium移动端测试、Python知识、Selenium自动化测试相关、性能测试、性能测试、计算机网络知识、Jmeter、HR面试,命中率杠杠的。(大家刷起来…)
📝 职场经验干货:
很多同学在做性能测试的时候,经常听到两个指标:响应时间(RT) 和 延迟(Latency)。
不少人会把它们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并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拆解一下:
什么是延迟(Latency)?
👉 用一句话解释:
延迟就是请求在网络传输中花费的时间。
比如你在浏览器里点开一个页面,请求要先从你的电脑发出去 → 经过 Wi-Fi/4G/5G → 路由器 → 运营商 → 数据中心 → 服务器,
这一路上会消耗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就是“延迟”。
延迟 vs 响应时间
很多人会问:那延迟和响应时间不是一样吗?
其实不一样。
延迟(Latency):只包含 网络传输 的时间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RT):包含了 延迟 + 服务器处理时间 + 结果返回时间
举个例子:
请求到服务器花了 100ms
服务器处理业务逻辑花了 900ms
总响应时间 = 100ms + 900ms = 1s
👉 其中 100ms 就是延迟
所以可以说:
延迟是响应时间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为什么要关注延迟?
性能问题一般分为两类:
网络问题 → 延迟高,但服务器处理速度正常
系统问题 → 延迟低,但服务器处理时间长
如果你发现请求总是慢,就要先区分到底是哪种情况。
📌 举个场景:
你在北京访问一个美国服务器,延迟可能就是 200ms 起步,这是“物理距离”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网络延迟。
但如果你在本地机房压测,延迟只有 10ms,却发现响应时间长达 2s,那就说明问题在于 服务器处理逻辑慢,而不是网络。
常见使用场景
定位瓶颈
压测时,如果 RT 很高,但 Latency 很低,说明是业务逻辑处理慢。
如果 RT 很高,同时 Latency 也很高,那就要考虑网络问题,比如带宽不足、CDN没生效、链路绕远等
跨地区测试
做全球化系统时,经常要看用户在不同地区的访问情况。
延迟就是重要指标,比如:国内用户延迟 50ms,国外用户延迟 200ms,就需要考虑增加海外节点。
优化架构
延迟太高,可以通过 CDN、就近接入、负载均衡 来优化用户体验。
延迟(Latency) = 请求在网络传输中花费的时间
响应时间(RT) = 延迟 + 服务器处理时间
延迟高 → 网络问题
延迟低但 RT 高 → 系统问题
一句话总结:
👉 延迟帮我们区分“网慢”还是“系统慢”。
📝 建议大家在做性能测试时,不要只盯着响应时间,还要把延迟拆出来看,才能真正找到性能瓶颈。
最后: 下方这份完整的软件测试视频教程已经整理上传完成,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自行领取【保证100%免费】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