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充电架构设计
1.1. 业务架构
如图-1所示。

图-1
1.1.1. 平台业务模块
用户中心
- 平台基本用户角色:C端充电用户(新能源车主),B端充电大客户(出租车、公交车公司等),充电场站运营商,充电场站投资商,地产物业,电力公司,建筑施工公司,平台运营商,停车场商,新能源车主机厂,管理员,超级管理员等
- 组织管理:平台设备、用户、数据都是基于组织进行管理,例如设备制造商是一个组织,设备维修一个组织,设备的使用者也是一个组织等,还可以形成矩阵组织
- 用户管理:用户是基于一个组织下的人员构成,每个组织下面都有管理员角色,管理员可以为其服务的组织添加不同的用户,并分配每个用户不同的权限,用户也可以属于多个组织,扮演不同的角色
- 权限管理:功能权限(界面、菜单、操作权限)和数据权限 用户钱包账户:个人用户账户和B端企业用户账户
- 用户登录账号:个人消费用户登录App的账号和企业运营人员登录平台的账号
- 租户管理:基于saas平台,接入的合作企业都是平台的一个租户,享受平台有限功能服务,基础服务功能和附加可选服务功能,并收取年服务费(服务费可以按照服务功能收取,也可以按照接入设备量收取,或者是两个的综合模式)
如图-1所示。

图-1
产品中心
- 产品:是设备的集合,具有相同功能属性的设备集合
- 设备:设备三元组(ProductKey、DeviceName、DeviceSecret),设备接入校验
- 物模型:物理世界的设备在虚拟世界的数据模型,用于描述产品属性、服务、事件
- 属性:描述设备的动态特征
- 服务:描述设备可被外部调用的能力
- 事件:设备运行时触发的上行消息,信息、告警、故障等
- 设备网关:不能直连平台的设备通过网关接入平台,连接网络
- 产品接入计费:根据设备接入数量、时间等支付平台服务费
设备生命周期
- 设备创建、上下线、禁用和启用、删除等
监控运维
- 调试:真实设备调试,与平台的通讯,上下行数据调试,虚拟设备调试
- 固件升级:推送升级包和设备端OTA升级
- 日志服务:设备行为日志、上下行消息日志、物模型数据分析日志等在线查看
- 远程配置:针对偏远,无人值守的设备,提供远程操控和设备健康巡检功能
- LBS地理分布:在线定位和查看设备的地理位置,并提供导航功能
- 告警设置:针对设备运行中的关键事件和设备关键指标发送告警信息
数据解析
- 把设备上传的报文解析成结构化的json格式,方便平台的业务系统进行识别和处理
- 把业务系统反向控制指令封装成设备可识别的报文,下发到终端设备
消息通讯
- 设备端使用C/C++语言编写的SDK,完成设备端通讯能力,与平台的信息沟通
- 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发送消息数据到IOT平台,IOT平台流转数据到业务服务器
- 业务服务器调用云端API发送指令到设备,实现远程控制设备
计费合约
- 个人用户充电计费规则:充电一般四个时段(尖峰平谷,根据各个地区电力调度和供电情况来设置,每个时段的电力价格不一样),也可以自由定义电力价格时段(从电力公司批量购买一个数量的电力,可以自由定义时段电价)
- 个人充电费用 = 电价 + 服务费
- VIP大客户充电:与车辆运营公司合作,统一提供充电并结算充电费用,比如出租车公司、公交车公司等,可以实现先充电后结算,充电费用由合同规定价格结算
- Vip个人用户:与平台签订合约,认证个人和车辆信息,可以预支付一笔资金到个人钱包,可以实现即到即充,无需走先充值后充电流程,也可以实现不同平台和设备运营商的充电,都可以充完电后结算
交易订单
- 充电订单:充电开始,业务系统生成订单,以订单号为主键来封装成启动充电设备的启动报文,控制充电设备的启停,充电过程中,对充电过程的监控信息也与订单关联
- 充值订单:平台的每次充值和资金往来都形成资金流水账目,用于结算
- 平台服务费订单:使用平台服务功能,支付响应的费用
充值服务
- 充电充值:个人用户每次充电前都先预充值,充电过程中实时扣费,费用不足就跳转充值页面
- 充值渠道:微信、支付宝、银联卡等
- 在线转账:对接银行内部系统,实现在线转账功能
结算管理
- 充电运营商之间结算:各个充电平台互联,都可以互联充电,最终资金后台结算
- 电费结算:与电力公司进行电费的结算
- 合作商之间结算:每个充电场站,参与建站的利益方之间进行分成结算
- 大客户结算:与充电大客户之间的充电费用结算
1.2. 业务难点
1,设备种类很多
2,每隔30秒上传数据
1.3. 核心目标
不能影响用户的充电,保证高可用
充电时,充电桩每隔30秒上传电池温度,实现高并发
用户充值,保证安全性
功能很多,用不用微服务?可以用
1.4. 技术架构
1.4.1. 架构设计方法

1.4.2. Mybatis框架案例

1.4.3. Rpc框架架构案例

1.4.4. 智慧充电桩技术架构

1.4.5. 平台结构图
如图-1所示。

图-1
- 感知层:通过传感技术,感知并采集物理世界的数据,建立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
- 网络层:进行设备组网,是数据传输的通道,把物与互联网联通,进行人、机、物之间的交互
- 平台层:设备接入到平台后,平台对设备数据进行解析、分析、处理,对下行数据也进行转换等操作,以此提供丰富的服务和功能
- 应用层:基于平台的基础服务,细分到各个行业领域,实现对物的控制和分析,实现智能化的操作
图-1


204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