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码炫码哥,前中兴通讯、美团架构师,现任某互联网公司CTO,兼职码炫课堂主讲源码系列专题
代表作:《jdk源码&多线程&高并发》,《深入tomcat源码解析》,《深入netty源码解析》,《深入dubbo源码解析》,《深入springboot源码解析》,《深入spring源码解析》,《深入redis源码解析》等
联系qq:184480602,加我进群,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对抗互联网寒冬。码炫课堂的个人空间-码炫码哥个人主页-面试,源码等
同步IO和异步IO,阻塞IO和非阻塞IO分别是什么,到底有什么区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上下文下给出的答案是不同的。所以先限定一下本文的上下文。
本文讨论的背景是Linux环境下的network IO。
一、 概念说明
在进行解释之前,首先要说明几个概念:
进程切换
为了控制进程的执行,内核必须有能力挂起正在CPU上运行的进程,并恢复以前挂起的某个进程的执行。这种行为被称为进程切换。因此可以说,任何进程都是在操作系统内核的支持下运行的,是与内核紧密相关的。从一个进程的运行转到另一个进程上运行,这个过程中经过下面这些变化:
- 保存处理机上下文,包括程序计数器和其他寄存器。
- 更新PCB信息。
- 把进程的PCB移入相应的队列,如就绪、在某事件阻塞等队列。
- 选择另一个进程执行,并更新其PCB。
- 更新内存管理的数据结构。
- 恢复处理机上下文。
注:总而言之就是很耗资源
进程的阻塞
正在执行的进程,由于期待的某些事件未发生,如请求系统资源失败、等待某种操作的完成、新数据尚未到达或无新工作做等,则由系统自动执行阻塞原语(Block),使自己由运行状态变为阻塞状态。可见,进程的阻塞是进程自身的一种主动行为,也因此只有处于运行态的进程(获得CPU),才可能将其转为阻塞状态。当进程进入阻塞状态,是不占用CPU资源的。
文件描述符fd
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术语,是一个用于表述指向文件的引用的抽象化概念。
文件描述符在形式上是一个非负整数。实际上,它是一个索引值,指向内核为每一个进程所维护的该进程打开文件的记录表。当程序打开一个现有文件或者创建一个新文件时,内核向进程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在程序设计中,一些涉及底层的程序编写往往会围绕着文件描述符展开。但是文件描述符这一概念往往只适用于UNIX、Linux这样的操作系统。
缓存 I/O
缓存 I/O 又被称作标准 I/O,大多数文件系统的默认 I/O 操作都是缓存 I/O。在 Linux 的缓存 I/O 机制中,操作系统会将 I/O 的数据缓存在文件系统的页缓存( page cache )中,也就是说,数据会先被拷贝到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中,然后才会从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拷贝到应用程序的地址空间。
缓存 I/O 的缺点: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需要在应用程序地址空间和内核进行多次数据拷贝操作,这些数据拷贝操作所带来的 CPU 以及内存开销是非常大的。
二、 IO模式
刚才说了,对于一次IO访问(以read举例),数据会先被拷贝到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中,然后才会从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拷贝到应用程序的地址空间。所以说,当一个read操作发生时,它会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等待数据准备 (Waiting for the data to be ready)。
第二阶段:将数据从内核拷贝到进程中 (Copying the data from the kernel to the process)。
对于socket流而言,
第一步:通常涉及等待网络上的数据分组到达,然后被复制到内核的某个缓冲区。
第二步:把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应用进程缓冲区。
网络应用需要处理的无非就是两大类问题,网络IO,数据计算。相对于后者,网络IO的延迟,给应用带来的性能瓶颈大于后者。网络IO的模型大致有如下几种:
同步模型(synchronous IO)
- 阻塞IO(bloking IO)
- 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
- 多路复用IO(multiplexing IO)
- 信号驱动式IO(signal-driven IO)
异步IO(asynchronous IO)
注:由于signal driven IO在实际中并不常用,所以我这只提及剩下的四种IO Model。
阻塞 I/O(blocking IO)
在linux中,默认情况下所有的socket都是blocking,一个典型的读操作流程大概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