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级标签理解的一些修正

本文纠正了之前对HTML三级标签的理解,强调了基于内容的样式标签如`<i>`, `<em>`, `<strong>`和`<var>`在传达文本含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提到物理样式标签如粗体、斜体等应尽量用CSS替代。" 113313656,10295458,知网反爬机制解析:为何XPath正确仍无法抓取内容,"['Python爬虫', '网页分析', '反爬虫', '数据抓取', '知网']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言

在上一篇HTML标签整理博文中,我对三级标签的理解是只要做到能识别就够了,而忽视了设计这些标签背后的目的。

基于内容的样式

这里我找了几个例子,在读者面前同样是表示斜体:

  1. <dfn>
    这是一个项目
  2. <em> 这段文字需要强调
    这段文字很重要
  3. <var>强调这段文字是一个变量名
    这是一个变量

就文字显示的效果看来,这些文字确实都是斜体,但这些斜体背后表现出来的含义是不同的。w3school把这种标签称为基于内容的样式,他们的出现主要就是为了强调内容的含义,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实现文本效果,那么这些标签的意义就不大了

其他基于内容样式的标签也很有趣,如果有的标签没有任何样式上的改变,那应该是我的safari浏览器不支持了
1. <code>
这是一段代码
2. <kbd>
这段文字是从键盘上输入的
3. <samp>
提取某些短字符ae?w3school认为作用不大
4. <tt>
这段文字是从打字机上输入的
5. <strong><em>更要让人尖叫的强调
这是一段amazing的文字
6. <cite>
对某个参考文献的引用

物理样式

三级标签中还有一些标签,w3school是多次建议请用css样式表来代替的,比如粗体<b>,斜体<i>,大号字<big>,小号字<small>,上标字<sub>,下标字<sup>,下划线字<u>等,这些就不再赘述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