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社会学大作业3 国外工业化发展我国应该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本文探讨了日本工业化进程对我国的启示,分析了日本从战后重建到经济巅峰再到“失去的20年”的历程,强调了制造业的重要性。日本的经验包括重视科技与教育、政府支持,教训则在于警惕金融泡沫和过度依赖虚拟经济,指出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从日本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其工业化进程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简而言之,成也制造,败也制造。

机械3d打印71 武德生2176213588

 摘要:各国工业化进程,或多或少都对我国的工业化有启示。其中,选择日本主要出于如下原因.1.同为东亚国家。2.曾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拥有我国羡慕的工业体系。4.与美国交手后失败。综上所述,可以见得我国能够从日本的发展中汲取一定的经验。

一.日本经济发展年鉴

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工业基础几乎被粉碎殆尽。

1947,逐渐摆脱战时紧急状态,占领政策改变。民主化恢复阶段。出现第一波婴儿潮。婴儿潮和随之而来的大量劳动力的出现是经济腾飞的基础。

1948,美总司令部稳定经济九项原则,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势力的桥头堡,与同期欧洲马歇尔计划,得到经济和物资援助。同期解散四大财阀

1950,朝鲜战争爆发。特需合同导致大量的军需用品订单,刺激了制造业的恢复。同期获得好处的是西德。

1951朝鲜停战导致景气消失。垄断资本积累了巨额利润,财阀系统“复活”。许多制造企业联合经营,象征着制造业实力的进一步集中和升级。1954,以出口为先导的景气回升,起初以数量为主导,后来向“价格景气”突进。垄断资本彻底保守联合

1960日美安保同盟协定,贸易,外汇自由化,象征着日本的正式“独立”,经济飞速发展。制造业迅速在全球扩展,与之相伴的是美国制造业衰退和对美巨大贸易顺差。

1968战后第23年,成为今次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

八十年代走向最高潮

1985,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日本制造充斥全球。

1985.9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广场协定”,日元大幅升值,楼市坐地起价。股市过热,总市值占到了全球市场28%。企业金融理财收入大幅度超过了生产利润(养乐多3.7倍,80年代)

九十年代 上帝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而美国面积是东京的1.5万倍。

同年,股票市场率先崩盘。短短一两年间,日经指数从最高的38915点跌到14309点,跌幅超过60%。

紧接着是楼市崩盘。由于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资本市场的崩盘很快传导到了楼市。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要求企业偿还贷款,企业不得不变卖股票和不动产,大量地产抛到楼市,地价应声下跌。

1992-2012 “失去的20年“,经济增长不到百分之一

 

 

图一 注意其中制造业的比重变化,对于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的变化的决定性影响。(日本经济企划厅数据)

 

图二 工业生产指数(日通产省数据)

 

图三 东京地区房价走势图

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805a623a32060196588fe4198426800b.jpeg

图四 美元指数,广场协定导致右侧急跌

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baad979686fa32571e2d27e48432125e.png

 

二.通过具体企业实例解析

伴随着二战后日本制造业迅速扩张的是美国制造业的衰退,日本的工业品在多个领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此时的美国陷在越战和冷战的泥潭里难以自拔,国内人民开始激烈反对进口商品,因为进口商品严重冲击了美国的国内制造业,造成大量失业,游行不断。当时的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也表现得太难看,一副行将就木的造型。而隔海相望的对面的中国也因为不可描述的原因有政局不稳的趋向。当时的日本人只看到了美国的衰退和别国的混乱,没有看到他们的转型、雷霆手段和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所以在“日本世界第一”,土地资源又贫乏的心态下,土地价格昂贵也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了。

以三洋为例,80年代被认为是日本第一家电企业,一度想成为全世界大家都向往的公司,活在自己想象的空间里。当日元升值,出口骤减之后,日本国内的家电企业以为靠着本国市场就可以维持比较好的利润,可是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消耗,低价竞争,致使利润空间极低,生存艰难。当时韩国的三星,中国的海尔都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家电品牌,但是直到2001年,日本三洋的高管到中国考察海尔时才追悔莫及,一个不留神竟然不知道中国的企业已经发展到如此境地了。

当海外品牌进入日本市场,由于价格优势(人工成本极低),迅速碾压日本本土商品。随后到2010年,三洋的销量基本没有增长,三星增长了5倍,而海尔增长了90倍。

生存严峻的日本的企业不得不大量裁员,出售资产。三洋的洗衣机和冰箱部门,被中国的海尔收购了,三洋最终与松下合并,这个曾经最大的家电品牌消失了。

 

三.经验和教训

经验

日本的科技进步,重视教育,以及国家的对企业的大力补贴,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可见一斑。同时政府宽松的经济政策,以及优越的生产环境,使得在战后起步时期制造业获得了良好充足的发展机会。

 

 

教训

在当前环境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还是中美贸易之争。

日本的经济大崩盘,看似始于贸易战,成于广场协议,但其实早就蕴藏在经济结构之中。

长期的宽松环境和金融自由化,让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泛滥。这些流动性,不会主动进入制造业,而是追逐高回报的泡沫性资产,房地产繁荣以及由此而叠加的资产泡沫,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因此,贸易战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守不住自己。在贸易战里,日本产业结构层级有所提升,国民经济其实并未受到多大影响。相反,错误的应对政策,对房地产的过度纵容,反而成了泡沫经济的强大助力,一去不复返。

 

也有人认为,广场协定诞生之初就是美对日一场大阴谋。大藏省追逐短期扩张利益,放弃了长期以来日本真正的发展基石,就是制造业的地位。

随着日元升值,日本出口业开始受到冲击,制造业开始萧条。这个时候即使想上调利率也无法实现了,原因是制造业是日本国民经济的命脉,上调利率加大制造业的融资成本只会让他们雪上加霜,所以只能继续降息。进而陷入各行各业向虚拟经济不断输血的局面。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强盛取决于制造业的强大与否。只有能够真正产生价值,通过科学技术创造财富,才是真正的繁荣。

 

 

 

参考文献

  1.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 小林义雄
  2. https://finance.ifeng.com/a/20180327/16047674_0.shtml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220689?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utm_oi=55255198859264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广场协议/1230721?fromtitle=%E5%B9%BF%E5%9C%BA%E5%8D%8F%E5%AE%9A&fromid=4139313&fr=aladdin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